萬達每年的年會報告,都會第一時間在網上流傳。最新的一次報告是2014年1月,里面有很多數據,這段時間編者詳細研究了幾遍,這里站在商業地產與電商相結合的角度把關注到的一些內容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1、掙錢還靠賣房子
萬達年會內容:2013年萬達集團收入1866.4億元…商業地產公司收入1456.2億元,其中地產業務收入1262.5億元…商管公司租金收入85.6億元,同比增長46%…酒店管理公司收入36.3億元…院線收入41億元…KTV收入10.6億元…百貨收入154.9億元。
編者語:萬達推行產業鏈模式,旗下有地產、酒店、文化旅游和百貨四大產業。從收入占比來看,地產銷售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現金流滾資產仍是萬達的核心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地產銷售是萬達能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首要風險。
2、資產運營效率低
萬達年會內容:商管公司組織開業18個萬達廣場,租金收入85.6億元,同比增長46%。
編者語:租金收入的快速增長,掩蓋不了資產運營效率低下的事實。萬達截至2013年底累計開業85座萬達廣場,持有物業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米,即使按自持物業1萬元/平米的單方建造成本的假設估算,年投資回報率也不過5%,連淘寶余額寶/微信理財通都不如,更不用說按市價來計算投資回報率了。這進一步驗證了萬達模式對地產銷售和土地增值的高度依賴性。
3、廣場客流下降
萬達年會內容:2013年萬達廣場總客流12.2億人次,平均每個廣場日均客流5.2萬人次。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日均客流17萬人次,在所有萬達廣場中排名第一;重慶南坪萬達廣場日均客流8.8萬人次;寧波鄞州萬達廣場日均客流7.8萬人次。
編者語:資產回報率低下的背后是廣場客流量下降。事實上,2013年是個轉折點,半數以上的成長期和成熟期廣場與2012年相比都出現了客流量下降的情況,其中包括上海五角場。而且,成都錦華路萬達廣場的客流量從多年老二的位置上掉下來,不知是何原因。
4、加快向體驗式業態轉型
萬達年會內容:萬達百貨2013年完成收入154.9億元,同比增長39%,只完成調整后計劃的91%,凈利潤增虧7%。這是萬達百貨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完成利潤計劃,也是集團唯一完成指標不佳的公司…2013年新開業萬達廣場大幅增加體驗業態,體驗業態占萬達廣場比重近55%;我們計劃3年內,體驗業態在萬達廣場中的占比要達到60%,這是萬達廣場持續火爆的重要因素。
編者語:客流下降的背后是零售業態的整體下滑。即使萬達廣場主動壓縮步行街的零售業態比例以幫助萬達百貨脫困,百貨還是未能完成指標。
5、全集團推電商
萬達年會內容:在加大體驗式業態占比之外,主動推行電商是萬達應對電商沖擊的另一策略。憑借自身的規模優勢和資金實力,萬達取得了不錯的開局。萬達電商模式的基因可概括為O2O2O。
編者語:萬達電商謀劃一年,去年四季度在6個廣場正式推出,反響不錯。萬達做電商確實出乎人們預料,很多人以為萬達在學阿里、京東,但萬達電商和他們完全不一樣,說穿了萬達做的是“智慧廣場”…萬達電商定位于兩個方面—大會員、大數據,真正做到線上線下結合…萬達所有系統、所有公司都要電子商務化,這不是因為實體不行了轉向電商,而是實體必須結合電商,線上線下結合。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