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人們習慣于把具有2500年歷史的古城稱為“老蘇州”,而把坐落于金雞湖畔的蘇州工業園區稱為“洋蘇州”。2013年,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1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6.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4.9萬元、3.1萬元。
規劃領先
中新合作的園區典范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1994年2月26日,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啟動。
新加坡規劃部門在其1994年版規劃中,利用公共中心軸線、鄰里中心、白地等先進規劃理念,有效地指導了園區二十年來的規劃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規劃空間結構以強化蘇州市東西向中心軸線概念,工業園區三期的中心均布置在這一軸線上。這條軸線起自蘇州高新區中心,經過古城的心臟區,連接蘇州工業園區第一、第二和第三期的中心。
在基礎設施方面,借鑒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礎設施先行”的做法,按照“九通一平”標準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園區不僅根據社會需求大力發展酒店、旅館、金融、商業、商務等現代服務業,而且積極興辦學校、科技館、體育場、鄰里中心、社區工作站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增強區域社會服務功能。
從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蘇南模式、資源擴張型的蘇州制造到現代服務業領銜的蘇州創造。蘇州工業園區不斷在自我的否定與提升中占據著產業領先地位。
(來源:閩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