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社區商業早已成為居民綜合消費的載體,約占社會商業支出總額的60%。但是在中國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直至近兩年才有所發展,因而被業界被譽為商業市場中的“潛力股”。和城市中心商業不同的是,社區型商業服務的人群,一般以便民、利民,以滿足項目或者其周邊一定范圍內的輻射到人群的生活需求為主要目的,“代替性消費”讓居民不用再去到離家較遠的商業購物中心,在家附近也能夠享受到休閑、消費。
雖然,外面大環境中,社區商業呈現明顯增長之勢,但是在南京還基本是“白紙一張”。南京的社區商業還基本停留在社區底商階段,該形式特點是,商業一般以出售為主,開發商不持有物業,商業自負盈虧。但也不乏,有開發商后期統一經營管理的項目,但由于體量小,開發商在后期運作的時也就“不那么用心”。
去年南京花園城的開業,改善了人們對社區商業的認識。花園城所在的城東板塊,其板塊居住人群密度對比其他板塊而言一直較高,但是其板塊商業配套卻幾乎為零。在花園城開業之前,板塊內幾乎沒有可以承載居民日常消費的大型購物中心。自從花園城的到來,徹底打破了“城東商業0”的突破。“原來社區商業的規模也能夠如此之大、內容之全”,周邊居民反映到。
除了南京花園城外,去年還有富力水街坊也推出了其社區商業的概念,但是其規模較之花園城略小一些。據筆者了解到,富力水街坊所在麒麟板塊,雖擁有大批量的高端住宅人群,但是區域商業配套并不完善。“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僅讓開發商銷售吃力,也讓買房人猶豫不決、甚而最終放棄。這就為什么專家提出“商業先行”的概念,依附商業發展住宅。雖然富力水街坊還沒運營,項目憑借其目前的規劃和招商來看,商鋪一經推出,便全部售罄。
南京花園城、富力水街坊等作為南京社區商業市場“吃螃蟹者”,2013年給南京商業市場的反饋度值得肯定。雖然2014年南京又將會有很多個商業綜合體項目開業,但社區商業的市場潛力還是非常巨大,并且被開發商看好。原因因為目前南京雖然有或者將有很多的商業中心,但這樣商業中心都相對集中在城市中心或者副中心的位置,商家還秉承傳統的“中心商業”理念,區位商業分布明顯不均。很多板塊或者住宅項目商業配套滯后,這些區域居民要去離家較遠的購物中心,才能滿足日常所需以及個人休閑消費。
“城市社區商業市場將是刺激傳統零售業增長的重要方向。”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張雁寧說,“對已在大中城市的商業中心‘廝殺’習慣的連鎖零售商們來說,誰能在新的市場中快速地掉轉船頭,誰就能占據市場的先機,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商業對比城市商業中心而言,有穩定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群體,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尤其在商業還相對滯后的板塊或者以剛性需求為主導的項目,其前景更是無限。
(來源:365地產家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