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一年比一年高,福利一年比一年好,但是服務員一年比一年難招!”徐老板在下沙經營飯店已經有四五年了,這是她來對飯店招工情況的總結。
今年春節后,招不到服務員仍是下沙餐飲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飯店打出招聘啟事有二十多天了,但鮮有人上門咨詢。
招數用遍招不到服務員
老板只好請親戚朋友頂上
朱女士是下沙某酒店的經理,她告訴記者,自己所在酒店在下沙的中式餐廳中算是規模相對較大的,能同時容納500多個人用餐,口碑一直很好,食物可口、環境優雅、服務到位,因此生意也不錯。
但年后開業,朱女士一直為招不到服務員而發愁。以酒店正常經營來算,服務員加上配菜工、洗碗工等,需要五六十個人,但直到昨天,滿打滿算只有三十來個服務員。
朱女士說,酒店從正月初五開業就發出了招人啟事,但幾乎沒什么效果,基本沒有人主動來詢問。為了招到人,朱女士和同事去人才市場擺攤,直到收攤時才收到兩張報名表,“后來,我們還去中介所招人,讓酒店老員工推薦老鄉,甚至去街上拉人,各種方法都試過了,但只招到了個位數,遠遠不夠啊。”朱女士無奈地說。
雖然人手少了一半,但酒店還是要正常經營著。記者了解到,人員充足時,這家酒店的服務員是嚴格的一人一崗,各司其職,現在是哪里需要人手就到哪里去,配菜工也干收盤子的活。“我們這兒的服務員原本是做六休一的,現在都不休息了,酒店按加班付加班工資。”朱女士說,“有時候,人手實在不夠,酒店老板還拉來親戚朋友頂上。”
“我們的服務員,有兩千多元的底薪,加上其他考核獎什么的,一個月收入接近三千,并且包吃包住,但就是沒人愿意來。”朱女士表示,酒店給服務員的薪資待遇在下沙不算差,但迫于經營壓力,現在無法用提工資的方法吸引人。“現在人員成本高、房租高、菜價高,下沙餐飲競爭激烈,酒店不敢提高價格,所以利潤并不高。”
朱女士還說,服務員是一個比較基層的工作崗位,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吃苦,另外一些愿意吃苦的年輕人,則更喜歡去工廠上班。此外,隨著鄉鎮的發展,有些外來務工人員會選擇留在家鄉。
這家飯店為啥不缺人
人性化關懷粘住員工
在下沙,幾乎每家飯店酒店都在春節后面臨了服務員人手短缺的難題,大家直呼“招工年年緊張,今年好像特別難”。但是,也有例外,衢州人家飯店就沒有遇到這樣的煩惱。
據了解,衢州人家在下沙有12家店,共需要服務員300多名,元宵節前后,衢州人家連鎖飯店就完成了節后開業的招工。
“招人難,留人更難。其實飯店的服務員流動性大,是餐飲業人手緊張的原因之一,”衢州人家的張總說,“所以,平時,我們就注重‘把人留住’,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把員工當成家人一樣看待。過完年,我們飯店的員工返回率達到了80%以上。”
張總介紹,為了提供一個公平的工作環境,飯店獎賞分明,多勞多得。除此之外,飯店還給所有服務員一個“奔頭”,即飯店的管理層全部從內部提拔,“只要你夠努力,夠出色,就有可能從服務員升為領班、主管,乃至經理、店長。”張總說。
記者了解到,該飯店十分關懷員工,強調要給員工以“家的溫暖”。平日里,飯店會時不時地組織大家一起包餃子、做面條、蒸饅頭,來自各地的員工都有機會吃到最熟悉的家鄉食物。有人生日,大家就會聚成一桌來慶生,老板還會親自下廚燒一碗長壽面。
在衢州人家飯店,有著六七年工齡的不在少數,余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這里工作這么久,一方面是因為在這家飯店里我覺得會有出息,另一方面氛圍特別好,我很喜歡。”余先生說。
余先生介紹,他讀大一時,他就在飯店做兼職了,大三那年錢包被偷,身份證、銀行卡都沒了,家里無法馬上匯錢過來,而學校催著繳納學費,余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此時,飯店老板向余先生的父母核實情況后,二話不說,借給他八千元錢交學費。
“這么多年了,這件事我一直記在心里。”余先生說。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