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全國型經營的百貨連鎖企業而言,區域型百貨企業把握消費趨勢的能力更強,更利于其在商品和管理方面的精耕細作。
昨日,記者從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獲悉,《2013年中國百貨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日正式出爐。據了解,2013年,國內130家企業商業銷售總額同比增長11.55%。
百家企業銷售總額同比增11.55%
此前,來自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中增長達23.4萬億元,但實際增長率僅為11.5%,為五年來零售總額增長率的最低。
在此背景下,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國內130家企業商業銷售總額為6437.68億元,同比增長11.55%;主營業務利潤統計為227.36億元,同比增長2.29%。
“根據我們的統計顯示,盡管目前面臨經濟增速放緩,消費需求難以有效提升,行業景氣度不容樂觀等因素,我市百貨企業2013年銷售總額同比增長幅度仍達到10%左右。”昨日,重慶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其中,以本土百貨巨頭重慶百貨為例,2013年,其全年利潤總額達到9.28億元,同比增長13.61%;而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7.84億元,同比增長13.25%。
區域型百貨業績好于全國型百貨
報告指出,去年,一二線城市百貨店業態步入成熟期后銷售額增幅趨于平緩;而三四線百貨零售業迎來發展契機,銷售增幅與發展規模均高于一二線城市。同時,百貨業還加大了電子商務業務,預計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達1.85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7.8%。
盡管2013年上市百貨企業普遍降低了營收預期,但卻呈現出區域型百貨企業經營業績好于全國型經營的百貨連鎖企業的態勢。其中,銀座股份、重慶百貨等區域型百貨企業預期增幅較高,預計營業收入分別增幅為9.7%、8%,區域型百貨企業不僅穩固了區域競爭力,甚至出現了區域壟斷性地位。對此,重慶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分析認為,相比全國型經營的百貨連鎖企業而言,區域型百貨企業把握消費趨勢的能力更強,更利于其在商品和管理方面的精耕細作。
百貨業存在四大問題
連鎖百貨企業擴張難。
百貨自營缺少現代批發支持。
百貨企業擴張缺少資金支持。
需求多樣化凸顯管理能力不足。
趨勢
轉型智慧商業
報告指出,百貨業向更加智慧的商業轉型將成未來發展方向。
重慶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表示,如果企業充分了解消費群體的購物習慣,保證自采商品的準確性,自營模式將成為百貨店發展無可替代的優勢。“未來,百貨行業將處于較長的轉型和變革時期。”李運楊表示,無論是融入移動互聯網技術,還是采用大數據信息管理,均是各百貨企業探索更好發展模式的輔助工具。
(重慶商報 記者 劉渝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