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百聯大手筆買下了武漢百聯奧特萊斯的控股權,那邊上海金山區的“環球奧特萊斯”卻面臨著商家大量撤出,4000多商鋪空置的狀況。
事實上,金山環球奧萊并不是第一家面臨困境的奧特萊斯,此前重慶溫莎奧特萊斯在運營一年半后轉成了茶葉賣場,而寧波奧特萊斯廣場更是在經營失敗后被強制清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正是奧特萊斯“大躍進”的后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冠名奧特萊斯的賣場(含已開業/在建與規劃中的項目)已經超過500家,而在發源地美國也不過才300多家,日本更是不到40家。
在中國,一邊是摩拳擦掌大舉進軍奧萊的看多者,一邊是國內奧特萊斯不斷遇阻的現實,“大躍進”下的奧萊如何走出困局,似乎正在等待答案。
可口的肉骨頭
作為京津連接線上惟一的一家奧特萊斯——佛羅倫薩小鎮-京津名品奧特萊斯,近來日子似乎格外的滋潤。
調查報告指出,其2013年銷售額達17億元,名列全國奧特萊斯銷售額第四,僅次于北京燕莎奧萊、上海青浦百聯奧萊和北京賽特奧萊。
據了解,佛羅倫薩小鎮位于天津武清,與京津城際高鐵武清站僅一橋之隔。4萬多平方米的可用商鋪有著約20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包括30%奢侈品、30%生活方式、20%運動品牌和20%休閑服裝、兒童用品等,折扣最低可達1折,即使是一線奢侈品也可以淘到3~5折的好貨。
對此,北京昭邑零售商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咨詢師劉暉分析指出,佛羅倫薩填補了北京與天津之間的高端商業空白,特別是天津地區。此外,京津地區并不缺乏高端商品的消費能力。
因此,其無論是客流還是銷售額都連年增長。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佛羅倫薩小鎮客流量達到16.6萬,同比增長31%,客流來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另外,天津武清高鐵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清明當天,我們破紀錄地共輸出了近九千人次旅客。”
在譚先生這樣的北京人眼里,去武清購物方便又實惠,“這邊購物環境不錯,品牌的折扣力度比北京其他地方要大,特別是奢侈品牌能打到5折,一年來個兩三次,基本上所需的東西就都能買齊了。”
河北保定的李女士更是把它當成了旅游的好去處,帶著老人孩子一家七口在意式風情的建筑里游玩拍照,“好像出國一樣”。
但是,佛羅倫薩小鎮“清凈的好日子”似乎已經到頭了。“目前就有4家企業找到我們咨詢,意欲在京津地區開出奧特萊斯。”劉暉告訴記者,大家看到了佛羅倫薩小鎮的火爆人氣和業績,都想要分一杯羹。未來,如何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佛羅倫薩小鎮要考慮的問題。
貨源是核心
“如果沒有好貨源(品牌好、價格低或折扣力度大的商品),在電商如此迅猛的當下,消費者不可能跑到位于郊區的奧特萊斯去購物的。”有著多年商業地產工作經驗于浩指出了奧特萊斯的精髓所在。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劉暉的認可,“佛羅倫薩小鎮子之所以這么火,與它品牌齊、價格低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據他透露,佛羅倫薩入駐的品牌達到200多個,其中很多品牌是直接與全球總部簽約,繞過了國內的代理商,無論是貨源、品質還是價格都很有優勢。
據了解,佛羅倫薩小鎮的開發商是RDM集團,作為意大利著名時尚企業芬琴集團旗下的房地產開發商,成立20年來備受世界頂級奢侈品牌的青睞,擁有17座歐洲知名奧特萊斯的開發與經營經驗,其中包括歐洲最大的奧特萊斯Serravalle。
數據顯示,RDM集團在意大利的5家奧特萊斯,每年游客數量2000萬,收入超過5.5億歐元。
另外,RDM母公司芬琴集團,創建了包括Calvin Klein、Guess及Jean Paul Gaultier在內的眾多全球知名品牌。 它們也與多家主要意大利品牌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 這為其奧特萊斯業務提供了有力的貨源支持。例如Prada、Tory Burch和Fendi,惟一進駐亞洲奧特萊斯的就是佛羅倫薩小鎮。
而有著中國奧萊巨頭的百聯集團,在品牌資源上也有著獨到之處。“與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讓上海青浦區百聯奧特萊斯從一開始就不用擔心貨源。”于浩告訴記者,雖然九龍倉集團只占約5%的股份,但是卻為該項目奠定了基礎。
據悉,九龍倉集團旗下的俊思集團有25個國際品牌的香港及中國內地代理權和分銷權的,同時子公司美美百貨、連卡佛也與400多個時尚品牌和設計師品牌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奧特萊斯運營經驗方面,九龍倉在香港成功運營著東薈城名店倉。
綜觀國內大部分的奧特萊斯,劉暉指出,過剩是肯定的。
此外,國內大部分奧特萊斯都沒法解決貨源問題,主要原因是多數奢侈品貨源來自品牌的亞洲代理商,在價格和品類上就已經慢了一步,與主打折扣的奧特萊斯業態定位相悖。
銅鑼灣集團的董事長陳智更是曾微博上發問,“奧特萊斯目前在中國正呈大躍進的氣勢在擴展,不少是占地一千畝以上的。交往中,很多城市的書記、市長已知這是什么商業項目,這里有沒有泡沫?”
光明與混沌
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奧特萊斯總業績達到了220多億,奧萊業績TOP10中每家至少增長10%,甚至有多家增長達到30%~60%。這跟百貨業增長乏力的事實相比,奧特萊斯成了香餑餑,各地紛紛上馬。
以RDM集團為例,其就宣布上海項目將于今年三季度開業,而佛山的項目也將于明年問世。“奧萊大戶”百聯集團也表示,“十二五”期間,百聯系計劃新開奧特萊斯5~7家,至2015年末,網點數擬達到8~10家。 事實上,劉暉告訴記者,中國市場消費升級是必然趨勢,但是目前一哄而上的項目卻把看似光明市場攪渾了。
以北京為例,除現有的燕莎、賽特、房山首創、佛羅倫薩小鎮(50%以上銷售來自北京),目前還有3~4個項目分別將在豐臺、北六環等地上馬,未來的競爭將非常殘酷。
“海淘的沖擊將會更加明顯。”于浩強調。作為海淘一族的于浩用“商品靈敏度”向記者解釋了原因。
所謂的商品靈敏度主要是指商品上市時間,例如Prada的一款包,在國外先上市,而國內一般要過3~6個月才會有貨,國內奧特萊斯更是要1年以后才會有,但是同一款東西國外的奧特萊斯可能3~6月就已經上架了。因此,利用這樣的時間差進行海淘,就可以用奧特萊斯的價格買到國內新品。
另外,細數中國的奧特萊斯,主要分為兩種,即城市奧萊(如北京的燕莎奧萊)和近郊奧萊(如佛羅倫薩小鎮)。但是,由于奧萊本身的大體量決定了大部分是都是近郊型,這就對交通、餐飲、環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要求。
例如賽特奧萊在興建之時就吸取了燕莎奧萊停車位不夠的情況,設立了5000多個停車位,而佛羅倫薩小鎮雖然面積只有賽特的三分之一,也開辟了2800多個停車位。
同時,從中國的國情來看,餐飲無論在什么樣的購物中心都很重要。譚先生就對佛羅倫薩的餐飲設置非常不滿,“都是快餐,而且吃個飯就跟打仗似的”。
對此,于浩表示,餐飲不足是現在很多奧萊面臨的問題,因為客流波峰的限制,很多餐飲企業不愿意進駐,適時地采取扣點、補貼等方法引入餐飲是很重要的。
同時,結合場內品牌分級的情況,引入的餐飲也要適當分級,這樣更有利于分流消費者。
另一方面,對于郊區型奧特萊斯,國際一線大牌是吸引消費者的最主要因素,于浩也指出,隨著九龍倉的退出,百聯奧萊能否繼續保持自己的優勢目前還不確定,但是如果不解決貨源問題,隨著上海多個項目的興起,百聯的地位將岌岌可危。
當然,于浩也建議,奧特萊斯與各國商會合作將是不錯的選擇。目前,很多國家的商會普遍看好中國市場,也非常樂意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同時也有些商會本身就是品牌的國際代理商。
在商業普遍低迷之時,僅憑奧特萊斯單一業態就想獲得拯救似乎有點“豪賭”的意味。正如業內人士說的那樣,奧特萊斯還得專心做,慢行穩走才能走得更遠。
(來源: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 記者 陳紅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