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辣道自2004年創立以來,在10年的發展歷程中,抓住多次發展機遇,尤其互聯網的普及、新媒體盛行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辣道緊跟時代需求,在一批率先投身互聯網營銷和信息化建設的餐飲連鎖企業中,新辣道是其中一員。至2013年底,新辣道實現了年營業額突破8億記錄,一時間被各大媒體廣為報道。為了了解新辣道背后更多在營銷及互聯網層面的投入,品途網對新辣道創始人李劍做了專訪。
互聯網思維下的跨界合作
互聯網思維在近一年來幾乎已經被說爛了,但真要把互聯網思維落實到企業運營中絕不是嘴上說說那般輕松。品途網同樣好奇地將這個話題拋給了李劍,李劍認為餐飲企業的互聯網化或運用互聯網思維可以歸結為三大塊:一是內部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外部的信息化溝通,三是基于信息化媒體形式的跨界合作。
內部的信息化管理 早在4年前新辣道就已經引入各類信息系統,構建基于互聯網管理的內部溝通交流信息化平臺,包括基于內部的、構建在Oracle平臺上的、一個全面的ERP系統,良好地解決了從排班、員工管理到定存等一系列問題。
面向客戶的則是新辣道的CRM管理系統,在推行運作的4年內已經積累了100多萬會員。李劍自豪地表示,在全國中餐體系中,新辣道稱得上是擁有會員量最大的企業,且會員的貢獻比例在整體營業額中占比50%以上。
外部的信息化溝通 互聯網時代下誕生了一批新的營銷渠道,比如大量的社交類應用(微博、微信及其他SNS社交平臺),通過這些新渠道建立與顧客的溝通聯系,消除信息障礙,拉近與顧客的距離。
這當中值得一提的是,引導顧客成為新辣道的粉絲會員,并在會員基礎上增進互動,增強參與感,比如新品命名、菜品定價、宣傳廣告語等,都可以發動會員參與決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調動會員積極性和主動傳播的營銷方式,也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體現。
基于信息化媒體形式的跨界合作 李劍向品途網例舉了新辣道與《小時代3》的合作案例。李劍認為,擁有各自客群的企業或團體在信息傳播上都可以被認為是媒體。比如新辣道擁有數百萬的粉絲,就可以看做是一個媒體;同樣《小時代3》也有自己的粉絲群體,也是一個媒體。新辣道與小時代的合作,就是相互影響彼此客群的營銷合作。比如,在新辣道全國近200家餐廳同時推出雙方合作的新菜單,本身餐廳每天會有大量的客流,這是新辣道基于自有客群傳播小時代,而認可小時代品牌的用戶則更易接受新菜單,甚至自發傳播。再比如,《小時代3》加映,做活動時電影票附贈新辣道餐券,這就可以看做是小時代利用自有客群傳播新辣道。雙方獲利分成,彼此共贏。
大數據成就后端供應與員工精細化排班
談到大數據,新辣道在這方面一直沒有停止推進,這也是李劍一直引以為自豪的成績。利用大數據,新辣道可以輕松把控后端原料供應進度和前端員工的精細化排班。比如魚火鍋中有一個必備的原料——老壇泡菜。從菜的生長到收獲再到腌制一共需要經歷8個月的時間,而泡菜的供應影響著新店增長的速度。怎樣精準預測泡菜供應時間和銜接時間,如何確保開了新店能保證原料供應得上,需要再增加多大種植面積能確保新開店和原有店一年的原料供給等,這些后端復雜的運算全靠管理系統對歷次供應數據的掌握、計算、分析和預測。
再比如員工的精細化排班。數年前引進的Kronos系統為新辣道節省了許多人力成本,通過對系統實施一年時間的觀察,新辣道人工成本的比重從22%降低到18%,勞動時效從原來70-80元/小時提升到125元/小時,人工成本下降了20%,小時工占到用工總量的70%,這在業內是比較少見的。說的更具體點就是,通過這個系統可以精準地根據高峰時段與低峰時段有節奏合理地分批次安排人員上崗。新辣道的人力有70%是小時工(有的店超過80%),如果預估不準,高峰時段安排人少了,容易造成管理服務混亂,安排多了造成人力浪費,安排早了大家閑著沒事做,安排晚了服務混亂的局面已無可挽回。在恰當的時間安排恰當的人手,全國近200家店,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系統工程!
(品途網 彭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