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各式各樣的甜品店在南京各大購物中心內如“雨后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在購物中心加碼體驗業態大潮之下,甜品店趁勢大舉進駐購物中心擴大市場份額。”一份來自于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近4年來,購物中心里的甜品店比重逐年加大,今年已超餐飲業態的1/3,由輔助型商業成為必備型商業。
甜品店成購物中心新標配
下午茶時光,新街口的一家甜品店早已坐得滿滿當當。“剛剛沒位置,還小等了一會兒。”袁芳芳和朋友點了芒果系列的冰沙和西米露,正悠閑地靠在椅背上,一邊用手機刷著微博,一邊聊著天。“這里的甜品味道不錯,又有冷氣和免費WiFi。”芳芳說,如果碰到大熱天,自己會經常來小坐一下。
實際上,南京的各大購物中心內,各類糖水鋪、冰激凌、面包店的數量越來越多。“甜品品類已經有6-7家。”江寧萬達的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餐飲品牌總共有40個左右,甜品類占比達到17.5%左右。“比萬達在河西開業時的比例增加了不少。”
而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以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南京等8個主要城市的購物中心為研究樣本,對6個品類45個跨城市發展的甜品品牌調研后的結果也顯示,近4年購物中心甜品店比重逐年加大,今年已超餐飲業態的1/3。
“小店”進駐率高達93%
記者發現,早期的甜品店,往往集中于地下樓層的美食廣場內,承租面積通常小于30平方米,大多是已外帶為主的面包店和蛋糕店。
“但是,隨著購物中心在高區開設餐飲層,甜品店的面積也越開越大,檔次也越來越高。”一名商場人士告訴記者,盡管不經營正餐,但主打手工冰激凌的愛茜茜里,面積在商場內并不小。“大概在70多個平方米,日均營業額達到5000-6000元水平。”
“我們負一層餐飲的面積在600多平方米。”中央商場相關人士透露,除了一個90平方米的“麻辣盛宴”,其余的面積幾乎都被輕食甜點所占領。“營業額的占比在50%以上。”
而統計數據也表明,鋪面小、食物精致、主打特色快消品的輕食甜點類店鋪最青睞購物中心,進駐率達到93%;鋪面大、家庭消費為主的面包蛋糕店則傾向于進駐租金較低的社區商業,其購物中心進駐率僅為36%。
數量僅為上海1/4
7家鮮芋仙、10家滿記、17家DQ……根據調研報告,6個品類45大甜品品牌已經在南京開店140家。
盡管和北京292家、上海549家的數量相比,南京還有一定差距,但是不少商場人士表示,在“去服飾化”的大背景下,作為體驗型業態的甜品店只會在商場越開越多。
“高端餐飲、奢侈品市場雙雙低迷,購物中心逐漸增加體驗型業態及租金貢獻率較高的快銷型業態比重。”一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甜品店既可以填補高端餐飲、奢侈品縮減后的空置,又迎合了快時尚消費人群的休閑需求,因此會成為商場的新武器之一。
(金陵晚報 記者 傅周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