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上,譚先生開著車拐進了位于北京城北面的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為了第二天的自駕游,他需要把油箱加滿。
加了油后,譚先生進到加油站最里面的易捷便利店買了一瓶礦泉水,雖然比超市要貴了5毛錢,但“還可以接受”。不過,第二天的5個小時路途,還需要一箱礦泉水,他選擇了開車去2公里以外的大型超市購買——盡管這家易捷便利店的門外已經堆滿了整箱整箱的礦泉水。
這就是易捷的尷尬處境。盡管中石化曾經雄心勃勃地強調,未來易捷的利潤有望占據整個公司的半壁江山,但現在看來,除了網點鋪得夠多外,它的業績仍然處在低速增長狀態。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管理是易捷業績增長遲緩的主要原因。
目前經營易捷便利店的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是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正處于引入民資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風口浪尖。易捷潛力幾何,引入民資后是否有望激活?
易捷難題
記者跟隨譚先生進到這家位于北京城北的易捷便利店時,所有的店員都在外面加油,看見有人要買東西,穿著工作服的小伙子一溜煙跑了進來。
在和記者聊起店里的生意時,小伙子略微有些抱怨,“這是我們這一班的營業額,這都幾點了,才賣了四瓶水和一包煙。”便利店和加油站一樣,分三班倒,管理者和員工既要負責加油業務,也要負責便利店的生意。
不只是這一家,記者近日走訪位于北京城區繁華商圈的多家易捷發現,盡管是處在車流和人流量都比較多的商圈,但除了絡繹不絕的車主到店里開發票時,順手買一瓶水或是一包煙之外,幾乎很少有人特意光顧。在記者走訪的多家店里,日銷售額能夠過千的并不多。
“晚上的生意會好一些,出租車司機買得多,水、煙、餅干什么的。”一家位于某住宅區旁邊的易捷便利店里,店員手指著最后一排的汽車用品說道,“那些基本上賣不出去,旁邊就是一個汽配城。”
記者發現,與其他的便利店相比,易捷的貨品并不算齊全,不少店里的貨架上都會出現空白處,一些功能性飲品的生產日期還是2013年。不過,價格和其他便利店持平,并沒有明顯高出超市的售價。
經營多年,易捷的盈利能力一直遭到詬病。盡管依靠加油站的配備,人員成本和租金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管理模式松散、商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易捷。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對記者表示,易捷是屬于分級管理。省公司對于所轄店鋪的經營狀況起到決定性作用;集團則是在標準化、重點商品的聯合采購、自有品牌開發上、戰略布局層面操作。這種模式雖然有利于店鋪本土化,但現在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運營上,應該把相對松散向緊密型管理模式轉型,因為零售經營的規模優勢還是要靠統一化來推動。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對記者表示,中國消費者目前對于加油站便利店模式的認同度仍然不高,傳統便利店的銷售模式普及度和市場接受程度更高,短期內市場消費導向難以扭轉。此外,中石化在自家便利店身上所下的功夫不足,宣傳力度不大、操作模式僵化、商品同質化嚴重,因此其并不具備性價比競爭優勢。
據媒體援引易捷負責人表示,去年易捷的全年銷售額為133億元,據已經開設2.3萬家易捷計算,平均日銷售額約1584元,盡管這一數據仍然大幅度低于其他知名品牌便利店,但比起兩年前已經有所增長。中石化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非油品營業額近 36 億元,同比增長了11%。相關事業部負責人表示,2014年,易捷力爭實現150億元的銷售目標。
中石化非油野心
中石化在非油品領域的探索十年前就已經開啟。在國際油價高企的年代,國家對成品油價格進行管制,中石化當時煉油板塊已經出現持續虧損。在公司內部人士看來,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零售領域或許能夠成為有效的利潤補充。
2004年時,中石化與一家名為東方實創企業管理的深圳公司合作,將旗下的非油品業務交予該公司開發經營。
當時最重要的一步是,與麥當勞簽訂20年的合作協議,發展加油站“得來速”汽車餐廳——第一家“得來速”2007年在北京開張。之后,隨著霍尼韋爾公司加盟,一家帶有試驗性質的加油站再度落戶北京,這個新加油站計劃為消費者提供車輛加油、便利店購物、麥當勞快餐、霍尼韋爾汽車美容保養快修等一站式服務。但可惜的是,這一模式后來并沒有被廣泛復制開來。
2006年6月,時任中石化總裁王天普正式對外宣布,加油站非油品業務是中石化正在發展的一項重要業務。
在此后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中石化選擇了和國內零售商合作的方式來發展便利店業務。但這一模式也很快被否,隨后,2000家統一標識的易捷便利店出爐。不過,2008年時,易捷的營業額僅為11億元。
有媒體報道稱,2011年,剛出任中石化董事長的傅成玉曾對易捷公司裹足不前的局面感到震驚,問“守著中國最大的成品油零售連鎖終端,你們怎么會窮得要飯吃?”事實上,現在部分地區的非油業務仍要靠油來養。
公開消息顯示,傅成玉上任后曾頻頻到訪基層便利店。在2013年的年中工作會議上,他明確表示:非油零售板塊業務必須快速增長,且內部設定年度最低增長目標為20%。目前,中石化集團各地子公司均已發力非油品業務。
加油站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盡管業績增長緩慢,但有中石化這個強大的支撐,易捷也在迅速布局搶占網點。截至目前,中石化易捷是全國便利店連鎖行業中開店最多的品牌,廣為引用的數據是,在全國3萬多座加油站內已經開設易捷2.3萬家,兩年內增加了4000家。
混改試驗田
2014年3月,中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易捷正式“單飛”。中石化官方表示,易捷公司的成立,是中國石化非油品業務向市場化、專業化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公司下一步將在擴大商品統采規模、降低采購成本、整合系統資源、創新營銷方式和創新機制、培養專業化運營管理團隊上下功夫。
易捷的單飛,選擇在中石化宣布在油氣銷售領域引入民資之后的一個月,業內認為,公司或許會首先把非油品業務拿出來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更進一步的猜想是關于易捷未來的上市,市場人士認為,傅成玉可能會將中石化專業重組后的公司逐個上市,打造一個“中石化系”的上市公司群。
事實上,易捷單飛后仍然是屬于銷售公司,銷售環節一直是公司積極推動混改的關鍵領域。消息稱,已經有包括復星、KKR等在內的多家社會資本表現出了對參股中石化銷售業務的興趣,此次銷售業務的融資規模也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
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易捷為非油品業務,但也包含在中石化這次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內。
本報記者獲悉,已經有業內資本表現出了對參股易捷的興趣。目前,除了布局加油站,易捷也已嘗試入駐居民社區,并且開通了電商平臺易捷網。有消息稱,中石化將2015年非油品業務的營收目標定在500億元。
在油氣銷售領域的混改上,此前,關于阿里巴巴或將入股中石化油氣銷售業務的傳聞不斷。對此,中石化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歡迎有誠意、有實力的電商等各類小伙伴一起“賣油”。阿里巴巴也曾表示,民營石油企業看中的是石油業務的存量,希望有更強的市場話語權,而他們要的是增量,需要的是3萬座加油站網絡的附加增值。
相關報道:易捷:激活存量還是尋找增量?
如果你喜歡看美國西部片,經常會看到的一個場景是,戴著牛仔帽的越野車司機加完油后,都會去加油站便利店買一杯咖啡。寬敞的便利店里,琳瑯滿目的商品總會讓人感嘆美國社會生活的便捷。
加油站便利店一直被看作是一個市場空間巨大的業態,每天進出加油站的車輛數以百計,客流量基本可以保證。甚至,因為全年不打烊的特點,這些便利店應該比大型超市更加具有群眾基礎。
不過,就在國外同行已經把便利店的利潤做到占整個加油站利潤的一半時,中國的石油巨頭們在這一塊卻始終進展緩慢,“以非油養油”的愿景依舊遙遠,盡管它們旗下的網點數量已經讓業界咋舌。
在和記者聊起公司的非油品業務時,中石化技術經濟研究院一位負責人認為,易捷“盤子太大,因此業績增速不可能太快”。
問題顯然不止于此。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國內的加油站并不像國外同行一樣,能把這些便利店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近日,記者在北京走訪多家加油站便利店,看到的是,無論是中石油的昆侖好客還是中石化的易捷,基本還是加油站的一個附屬品。在北京西邊一家繁華商圈的加油站里,便利店被擠到了一個犄角旮旯,甚至連招牌都沒看到,里面的商品也僅限于一面墻的貨柜,一些餅干的包裝上落滿了灰塵。
除了貨品種類少,和周圍商圈同質化競爭的現象也比較明顯:在汽配城旁邊賣汽車用品,在購物中心旁邊賣家用小電器,等等。一家中石化地方公司非油品管理辦公室人士告訴記者,易捷進場的貨品一般都是要一線品牌。
事實上,加油站便利店在成本上非常占據優勢。以易捷為例,開業只需一次性投入營業場所的改造費用。而在易捷便利店發展初期,中石化對下屬各公司給予的三年收支平衡的扶持政策,也使便利店在發展過程中無須擔心資金、人員的壓力,具備了其他便利店不可想象的資源優勢。
但要讓加油站便利店融入生活,也并非易事,對于數以萬計的便利店來說,如何優化存量才是眼下的關鍵點。首先,要打造專業的零售團隊來進行統一管理,并且在服務上營造以顧客為主導的商業氛圍;其次,注重產品的差異化,貨品采購中多關注特色化的商品,豐富商品種類;再次,對于加油站整體來說,針對車輛和司機的服務應該多樣化。
現在,在中石化開啟銷售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時,易捷也吸引了部分民資的目光。不過,在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看來,新的投資者如果不致力于優化商品配置、改善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那么,局面也不會得到改觀。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 江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