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服裝市場,在LEE、ZARA等歐美服裝品牌相繼進入國內青年消費者的購物車之后,鄰國日本卻鮮有品牌在國內大眾市場風靡,優衣庫、無印良品算是極少數能大面積開店的日系服裝店。
優衣庫自2002年9月進入中國,比競爭對手ZARA、H&M早了四五年,至今已經在全國48家城市開設了200多家店鋪,而且全部為直營店。其中,從第100家店到突破200家店,優衣庫僅用了一年半。
此前《日經新聞》關于“亞洲品牌調查”中服裝領域的調查顯示,優衣庫在中國的“好感度”、“認知度”和“購買意愿”均超過H&M等競爭品牌,居于榜首,優衣庫在中國的業務(包括香港和臺灣)表現出強勁的勢頭。
近幾年,優衣庫在日本國內保持著每年開10家店鋪的凈增長速度,海外店鋪增長則在每年150-200家。其中,本財年在中國凈增了80家店鋪,總店鋪數預計將超過300家,中國已成為優衣庫在海外開店數量首屈一指的市場。
然而,2006年起,優衣庫的領先優勢逐年縮小。2011年,ZARA在中國的店鋪正式達到100家,追平了優衣庫。這對將海外過半營收壓在中國的優衣庫而言,沖擊巨大。
率領優衣庫中國業務的集團高級執行董事潘寧表示,優衣庫在日本培育的高品質商品和待客服務,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支持。
不過,優衣庫最強勢的還是從產品設計和生產到最后的銷售環節全部由自己掌控的供應鏈體系。從面料企劃、商品企劃、銷售計劃、生產計劃到銷售過程,這一套再循環體系中的產品周期僅有18周,這是中國本土的快時尚企業遠遠達不到的。
另一方面,優衣庫還顧及了中國人的對日情緒。自三年前起,特意取消了商標中的日語片假名標識。店鋪的外觀和布置方面,在淡化“日本”形象的同時,優衣庫又希望通過日式的高品質商品和待客,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在中國,將以每年錄用約1000人、開設80-100家門店的速度,將店鋪網擴大至中國全國各地。運營優衣庫的日本迅銷集團會長兼社長柳井正提出了“到2020年在中國開設1000家店鋪”的目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優衣庫正力爭進一步擴大業務。
鞋服評論人馬崗分析認為,高品質為優衣庫帶來了大量客流,但是低價卻使其利潤有限。而且優衣庫的服裝并不完全走時尚路線,比起ZARA、H&M,它的流行度還遠遠不夠。
(北京商報 記者 李鐸 周雪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