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里針對“雙十二”的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
“雙十二”當天,不少線下實體店也打出優惠折扣。
雙十二風云起 眾商家鏖戰急
“雙十二”不過是浮云實體店預熱年終大促
專家建議:傳統百貨調整業態、植入互聯網DNA或能突圍
“雙十一”余溫未盡,“雙十二”兇猛來襲,面對電商步步逼近,傳統百貨會作何選擇?是加入這場購物狂歡,還是淡定旁觀?12月12日當天,記者了解到,與往年將圣誕節作為“年終大促”的預熱促銷不同,今年不少線下實體店已將預熱場提前移到了“雙十二”,并采取線上線下互動的做法,試圖通過引流“粘住”消費者的心
1實體店折扣大 敢與電商比價
“雙十二”當天因為是工作日,南寧市各大商場內并未像“年終大促”時,出現人頭攢動的景象,但各類促銷廣告也讓商場熱鬧起來。雖然一些實體店家強調并未跟風電商“雙十二”,但它們還是不約而同把“年終大促”的預熱場提前了。
在夢之島百貨水晶城店,以往只送積分的化妝品柜臺,難得一見的打出了“滿100元減20元”的促銷;在鞋子、服飾類柜臺,“滿300元送100~300元券”的優惠也讓不少消費者駐足選購。夢之島百貨(新夢)也推出“滿120元送120元券”的活動,化妝品還推出12倍積分的活動。
南寧百貨則提供了更直接的優惠方法:打折。一些品牌折扣甚至低至2折。不少品牌的售貨員告訴記者,當下的折扣已與“年終大促”不相上下。
南寧百貨企劃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雙十一”電商打價格戰不少消費者都轉戰“網購”了,因此傳統百貨沒有“硬搏”,在“雙十二”網購的氛圍稍減弱的時候,通過促銷打折吸引消費者。
除了傳統百貨,家電零售商也不甘落后。在蘇寧電器朝陽店,幾乎在所有隨處可見“直降”、“特惠”的字樣。某品牌冰箱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針對“雙十二”,廠家推出優惠活動,賣場能夠賣1799元的價格,而網上則需1899元。在南百家電朝陽店,某品牌洗衣機的銷售人員甚至建議消費者上網查看產品價格,“在實體店買,能看到貨,我們也能給到和網上同樣的價格”。
2實體商業需調整業態 植入“互聯網DNA”
那么,僅僅使用加大折扣力度的方法,線下實體店能否突圍?在廣西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羅勝看來,實體店受到電商的沖擊是不爭的事實,在線上銷售排名前十的品類,線下要想再逆襲已經變得困難。實體店若是要尋求突破口,便不能再與互聯網“劃清界限”,而是要植入“互聯網DNA”,緊跟時代潮流。
“事實上,實體店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生鮮產品、奢侈品等,客戶還是更喜歡先體驗、再購買。”羅勝說,“如果實體店能趁早布局產業,線上線下配合,做好差異化的品類,也能在這股浪潮中走出自己的路子。”
廣西大學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電子商務系教授蔣侃認為,電商的優勢在于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購物,方便快捷;而實體店則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優的消費體驗:服務員與顧客間有效的人際互動、配套的娛樂設施等都是實體店的優勢。在經營好線下實體店品牌的同時,像沃爾瑪那樣適當的建立“自有品牌”,優化配套設施,讓顧客有更多的體驗式、精神層面的享受,或許能讓傳統百貨走得更遠。
而在夢之島百貨水晶城店營銷客服部經理何莉莉看來,實體店里很多獨有品牌是線上商城沒有的優勢。而實體店的人際互動也能為商場提供更準確的客戶數據,以此為基礎,傳統百貨設定不同主題的促銷,將更有針對性。
3傳統百貨線上線下互動“粘”客源
事實上,在“雙十二”當天,除了傳統的“打折”、“送券”方式,南寧市一些傳統百貨已開始嘗試,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對消費者進行引流,以此增加老顧客的“粘黏度”。
在南寧百貨朝陽店,各大品牌的專柜上都掛著“滿500元送50元電子券”的標語。而這電子券正是商家給2014年度消費達到一定金額的會員發放的“電子紅包”,通過電子紅包,吸引消費者來購物。
當天中午,市民陳女士趁午休時間來選購商品。陳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看中了某品牌一雙1199元的靴子,“雙十二”當天打4.5折即540元,如此一來還能使用50元電子券,算下來靴子打了4折,不比網上貴,“而且在實體店可以試穿,也能保證是正品,比較放心”。黃女士當天在商場買了兩件衣服,屬于“冷靜派”的黃女士表示,因為擔心在網上買到“高仿品”,因此“雙十一”都沒有網購,本想等“年終大促”再血拼的,但現在商場價格有優惠,便下手搶購了。
除了線上發紅包將顧客引流到線下商場,一些百貨也開始調整業態,吸引顧客。據夢之島百貨(新夢)營銷部經理介紹,在滿額送券的活動中,所送贈券中除消費券,還包含了美食券,網購雖為消費者提供的便捷購物的途徑,但多樣化配套的消費設施、面對面的細致服務則是實體店的優勢,為給顧客更全面的多樣化的便捷和體驗,商場也逐漸調整了業態,增設了美食城,在“雙十二”開業,增加體驗式購物業態的比例吸引消費者。
(南國早報 記者 雷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