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購物用戶以男性居多。 張衡年/攝影
隨著移動電商規模的迅猛發展,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微信購物以其融合移動電商與社交的創新之舉,備受業界關注。
易觀智庫和京東近日聯合發布的《2014年微信購物發展白皮書》顯示,與2014年整體移動購物用戶女性比例高的情況不同,微信購物用戶以男性居多,占比67%,“85后”和“90后”成為微信購物的消費主力。
該白皮書發布的數據還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購物用戶規模突破3億,增長速度超過35%,高于PC購物用戶25%的增長速度。移動購物的交易規模接近10萬億元,增長率達到270%。與移動購物規模不斷增長同樣令人矚目的是,移動購物模式越來越多樣化,包括電商平臺的手機APP、獨立移動電商APP,以及微信購物、手機QQ購物等移動社交電商。
白皮書數據還顯示,微信購物在用戶結構方面,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精英化特征。從受教育程度分布來看,微信購物用戶學歷水平明顯高于移動購物用戶整體平均水平,70%以上用戶接受過高等教育;從職業分布看,微信用戶的職業以普通職員和企業管理者等白領居多,比移動購物用戶中此類用戶高出近18個百分點。此外,調研顯示,用戶選擇微信購物平臺的前三大原因分別是支付方便、信任京東和信任微信;超過五成已購買用戶每周都會瀏覽微信購物平臺,這說明微信購物平臺的用戶粘性較高且穩定、用戶購物習慣正在養成。
微信購物最受用戶青睞的商品多集中在服裝鞋帽和3C等。近七成用戶會選擇瀏覽被推薦的商品。此外,因支付便利而選擇微信購物的用戶達到了44%,支付作為移動入口的優勢開始顯現。
而相較于其他電商客戶端和獨立移動電商,微信購物在移動社交屬性方面擁有天然優勢,恰好契合了移動電商場景化和社交化的發展趨勢。大入口上線半年多來,微信購物不斷嘗試各種移動社交購物新玩法,包括抽獎眾籌、投票互動、合體紅包等,受到眾多用戶和商家的歡迎。
易觀智庫分析師林文斌認為,智能終端的普及和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令消費者行為習慣發生改變,同時伴隨著各大電商在移動端的布局完成,移動購物的增速將更加明顯。
[ 新聞鏈接 ]
“中心化模式”降低流量獲取成本
2014年,傳統中心化電商模式的生命線——流量隨著獲取成本的日漸高漲而成為商家持續發展的桎梏,以去中心化模式為核心的微店形態應運而生。
該模式幫助商家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直達通道,通過對目標客戶群的精細化運作完成用戶沉淀,借助用戶不同維度的關系鏈進行傳播,為商家降低新客獲取成本,從而減少電商平臺在銷售過程中的作用度。但一直以來,微信朋友圈內的廣告傳播方式也飽受詬病,因此,“微商正規化”正逐漸成為移動購物中的關注焦點。
通過半年多的引導,微店平臺已開始獲取較為穩定的銷售量。以正規化操作的拍拍微店為例,自上線以來,運營店鋪已達10000家,單日峰值下單金額達到6000萬元,銷售占比已經超過了拍拍網全站的30%。通過初步整合中心化流量入口,拍拍微店商家可進行去中心化流量獲取。也就是說,通過社交關系,拍拍微店就能增加更多的“回頭客”,用戶認可度更高,消費群體也較為清晰。
(上海商報 記者 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