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商業(03699.HK)上市后宣布的第一個大動作,是王健林宣布不準備自己掏錢了。
1月14日,萬達商業與光大安石、嘉實基金、四川信托和快錢公司簽署投資框架協議,4家機構擬投資240億元人民幣,建設約20余座萬達廣場。
簡單來說,大概的模式就是貼牌。機構負責出錢,萬達負責設計、建設、招商、運營,并貼上萬達廣場的招牌、使用萬達的“慧云”信息管理系統和電子商務系統。
告別以售養租時代
過去的15年,萬達廣場更迭四代。但不管是第幾代,萬達廣場從投資、建設到管理,自己全套包攬,以售養租。
過去的萬達模式,是依靠執行力玩兒現金流。對于每個項目爭取自土地收購的24月內開始運營購物中心,36月內完成銷售物業的交付使用。
一名離職的萬達高管對澎湃新聞表示,“在萬達干活,很簡單。模式很成熟,你不需要想太多。但你要完成指標,壓力很大。”
目前, 萬達商業的租金商業近三分之一的江山。2014年,萬達商業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合同銷售收入1601.5億元,同比增長26.8%;全年實現租金回款110.8億元,同比增幅為32.7%,租金回款完成率達100%;自持物業租金營業利潤全年達67億元,預計租金收益占核心凈利潤的三分之一。
三年前,這一比重僅為7.4%,而到了2014年上半年則提升至22.3%。
但是,以售養租時期的萬達太快,沒時間精雕細琢。很難有品牌商跟得上萬達擴張的步伐,萬達就自己做了萬達百貨、萬達電影院線、北京大歌星。
在一些城市,萬達廣場出現經營不佳的狀況,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王健林開始砍掉三四線城市一些經營不佳的萬達百貨,并削減了一些城市萬達百貨的面積。
現金流之困
事實上,萬達此次轉型并非毫無征兆。大量持有物業情況下,萬達正面臨越來越大的資金壓力。
王健林玩兒到159個萬達廣場規模,萬達與其說是以售養租,不如說是以融養租。招股書顯示,2014年上半年,萬達商業的現金流凈額為-89.5億,同比(比上年同期)下降94.4%;2014年上半年,萬達融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高達351.35億元。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延續,情況可能會更差。
實際上,輕重并舉這種模式,業內一點也不陌生。凱德也是,但凱德模式的本質是地產基金模式,以高杠桿和境外超低的融資成本,等待他們的管理團隊培育商業,再以合適時機退出,替接盤俠管場子。
萬達內部人士透露,萬達會自留一小部分股權,以后的操盤中,也將如此。
萬達商業這樣的巨無霸轉型輕資產,將為眾多盲目模仿萬達模式的開發商敲警鐘。商業地產,真的不是誰都能玩的。
(澎湃新聞 記者 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