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不如回顧一下我們的網購經歷,我們有多少次是把“有興趣的商品”一股腦地點進“購物車”,然后卻什么也沒有買?這里,購物車僅僅發揮了一個電子的購買單的意義而已:如果零售商能讓這種“購物車棄置現象(Shopping Cart Abandonment)”減少哪怕1%,每年的盈利都能提升不少,別忘了購物車中可不乏各種大件商品。
Business Intelligence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并表示,絕大多數被棄置的商品都可以被“有效轉化為購買”。
1. 棄置金額驚人
從美國的數據來看,一年中被顧客“棄置”的商品總額大概是4萬億美元,不過好消息是其中超過六成(63%)的商品都可以被轉化為購買。
《零售威觀察》分析:
請注意,全美Top100零售商的年銷售總和不過4.1萬億美元,被棄置的總額居然沒比這個數字少多少!
在中國的電商網站上,這種行為絕不少見,盡管沒有相關數據,但是其數額絕對不小,如果能打通這方面的通路,那么完全相當于找到了新的利潤點。
2. 棄置率不斷攀升
實際上,自從電子商務出現以后,這種棄置現象就出現了,而且比例越來越高——而隨著移動端的高調入侵,棄置比例被進一步放大。美國電子商務數據公司Barilliance的調查顯示,2011年到2012年間,棄置率從69%升到72%,而在2013年,這個數據還在攀升,達到74%。
《零售威觀察》分析:
智能手機使得顧客可以隨時點兩下,因此也就推高了棄置率。但是反過來看,零售商也可以利用手機來提升購買,簡單地說,手機上的特別活動、閃購就是一個思路。
3. “棄置”并不意味著“完全丟棄”
來自SAP旗下SeeWhy公司的調查顯示,大約75%的顧客有計劃在下次訪問網站時進行購買。這方面,純電商企業在和全渠道零售商的較量中明顯處于下風,因為全渠道零售商明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的“協同作戰”來“挽回損失”。
《零售威觀察》分析:
可以發現,零售的核心依然是全渠道,PC端、移動端、線下端都可以成為促進購買的來源。比如說,利用店內定位技術(iBeacon)當顧客拿著手機進入店鋪后,如果來到相關區域(區域內有“最近棄購的商品”),手機就會進行相關推送、客戶代表就來提供相關服務。
4. 如何促進顧客進行購買?
一步到位的結算過程可以有效刺激顧客最終購買,另一種方法就是電子郵件。研究發現,在顧客離開網站的3小時候,發送相關郵件的話,郵件打開率平均可達4成,而且有2成顧客會回到網站。
《零售威觀察》分析:
從國內的消費行為來看,電子郵件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但是相關短信推送、微信推送、甚至店鋪官方APP的推送都可以有效地激發顧客的購買欲。
(聯商網專欄作者 文/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