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去年家樂福在中國首開便利店的消息沸揚坊間,這家全球零售巨頭從未正式回應此舉戰略詳情。時隔數月,3月5日,家樂福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唐嘉年(Thierry Garnier)在上海家樂福(中國)總部表示“正如做蛋糕,以前只是些食材,現在蛋糕做好,可以公布于眾了”。
在零售業態環境不佳、電商勢頭猛烈的背景下,家樂福將便利店視為中國未來最能產生回報的投資方向。最值得關注的是,家樂福首次強調在中國要發力電商。支持這一系列新戰略變化的重要后援則是加大力度發展物流,預計到2016年年底,家樂福在中國將建成6個現代配送中心。
籌謀在華開展O2O
面對淘寶、京東,包括沃爾瑪1號店等諸多競爭對手早已廝殺激烈的中國電商戰場,家樂福此時落靴電商是什么思路?
“未來幾個月,我們希望家樂福(中國)開始自己的電商新業務,和其他電商不一樣的是,我們是基于門店網絡來開展。”唐嘉年說。經過20年運營,家樂福在中國70多個城市開設了238家大賣場,擁有2000萬名左右會員。家樂福意識到,無論是顧客、消費者還是市場都在發生變化,比如,按照中國政府的布局,西部地區會建設越來越多新城市,亦會造就更多新的消費需求。與此同時,新業態中,電商、便利店都在快速發展,整個經營環境在進行變化,家樂福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家樂福早已在歐洲嘗試電商,專注做食品電商是家樂福的目標。唐嘉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食品毛利是低的,但有時量較大,如果缺少有效支撐,成本非常高昂。因此,我們期望在現有門店基礎上,將線上、線下進行有效結合,目前(做電商)不算太晚。”家樂福擁有的門店網絡將支持其電商運營,使門店成為商品的配送中心。
唐嘉年進一步表示,從商品毛利率和遞送成本來看,毛利率若高于遞送成本,那么生意就可以賺錢;反之,如果遞送成本大于毛利率,就是虧本生意了。家樂福做電商,必須對這一問題清楚研究。此外,家樂福還專門為電商設立了一個新團隊,兩百多家門店可以成為小型配送基站,“以石家莊為例,顧客在網上下單,都是通過石家莊家樂福配送過去”,與沒有線下實體店的純電商企業比,家樂福的投入顯然要劃算得多。
唐嘉年一直在不同場合強調,零售的不同業態不會都消亡,每一種業態都可以生存下來,彼此是一種并存狀態。看整個歐洲,既有大賣場,又有便利店,而且便利店是歐洲市場增速最快的業態,但折扣店模式要么需要轉型,要么面臨消亡。對于家樂福目前新發力的電商而言,唐嘉年說,10年前法國有10家電商專門做食品,但現在數字是零,“現在只有傳統線下零售企業做電商來支持食品電商業務,純電商做食品的沒有了”。沒有線下強有力支撐的純電商會消亡的這種現象是否在中國復制?他笑著表示“不知道,我不會這么說”。
在亞洲區域,家樂福僅在中國即將上線電商,歐美、拉美、阿根廷亦有電商業務。當被問及為何不在日本、印度等國開展電商,而獨選中國,“我們在那些國家還有其他首要任務”,唐嘉年回應。
給予便利店更多重視
根據3月5日外媒披露,家樂福全球2014年營業利潤23.87億歐元,相較2013年22.4億歐元略有增長,此外,今年將投資25-26億歐元重整和擴大店面。其中,因受中國消費減緩及政府限制奢侈品支出影響,亞洲表現疲弱。家樂福對在中國盈利的數據并未透露,但中國市場的波動將對家樂福在亞洲區的表現產生直接影響。
家樂福認為,大賣場仍然具備許多商機,但更小型的零售門店將在中國迎來極具前途的發展。去年下半年,家樂福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鄰家性質”的業態"Carrefour Easy"便利店,未來會在全國開設。家樂福不打算將便利店開到中國的小城市,其定位仍是搶占大城市,因為足夠多的人口數量是保障購買力與購買量的先機條件。
“個人認為,便利店有可能超過電商。電商有非常好的發展前途,但便利店對我們來說,增長幅度會更高,未來更好一些。”唐嘉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家樂福所開便利店與那種營業面積小、產品即刻消費的不同,家樂福便利店面積大,而且產品品類多,“期望周邊顧客群把它當作日常采購中心來對待”。這一模式在歐洲很普遍,但中國還沒有,要想做到這一點,包括上述提及的家樂福電商,必須配備“非常強勁的采購能力,否則無法支撐”。
而打造物流基礎尤為重要,去年6月,家樂福在江蘇昆山開設第一家物流配送中心,覆蓋華東大區60個大賣場,并計劃今年在成都、武漢、北京、天津再開設三個配送中心。2016年,在東北大區和華南大區再新設兩個配送中心,到年底,全國建成6個配送中心。與此同時,人員組織架構也隨之變化,新的組織架構將在4月2日開始執行,家樂福為此新設立首席運營官職位,主要任務是加強六大區的工作,直接向總裁匯報。此外,今年還將新開15家門店,并新增3000個崗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