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用顛覆和混戰來形容互聯網電商行業毫不為過,京東、聚美、阿里等前赴后繼的進行IPO,P2P火極一時卻終究是曇花一現,各大企業巨頭紛紛聯姻……盤點2014年電商大事的文章太多,我就不在這里一一贅述了。
2015年開始了,對于新一年的電商發展,或許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思路和戰略布局。那么,2015年電商又會有哪些趨勢、改變和新的機遇?
預測一:京東和天貓這樣的開放平臺會繼續向線下滲透發展,移動端將成為主戰場。
阿里和京東在2014年都已經開始向線下滲透發展,一方面京東聯合線下萬家便利店、超市等,阿里入股銀泰購物中心等,另一方面兩家又同時將觸角伸向國內的農村市場,阿里將農村與城市通過網絡連接起來,實際上是想要再造一個淘寶,京東則是發展村民代理,下沉物流渠道以解決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問題。作為長期戰略規劃,京東和天貓還會繼續向線下滲透發展,畢竟,沒有線下根基的純電商平臺想要做O2O難度非常大。
另外,從去年雙十一的數據來看,移動端的網絡購物占比幾乎快達到一半,這也就意味著移動電商真的來了。阿里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進行無線戰略布局,其中“百川計劃”將旗下所有的APP端和巨資收購的攤子結合在一起。京東將APP、微信、手Q、京東微店和拍拍微店等等的資源整合。
因此,阿里和京東的目的都十分明顯,就是要搶占移動端的入口和用戶習慣,而事實上。移動端的入口搶占已經在去年基本完成了,那么接下來,移動端將成為主戰場,如何在移動端施展拳腳才是重點。
預測二:傳統零售業會從線下向線上持續反攻,O2O平臺構建將成為重點。
前幾年,在B2C電商的壓力下,預測中國傳統零售業會就此沒落的言論此起彼伏,可是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傳統零售商們驚恐于被互聯網淘汰之時,移動互聯網崛起了,并且發展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O2O模式成為了救命稻草。
傳統零售巨頭蘇寧和萬達,算是轉型發力O2O的典型。蘇寧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以云計算支撐龐大的IT系統,二是線上平臺和線下門店的融合,三是自建物流網絡的深度下沉。而萬達電商則是聯合百度、騰訊,進行賬號、會員體系的打通,擁有百度大數據和百度地圖的資源和騰訊微信支付的支持。這是過去的一年兩家已經開始做的和實現的,基本上已經完成了O2O模式的系統搭建。
傳統零售企業的優勢在線下,因此,從線下到線上的持續反攻是最佳的一條實施O2O戰略的路徑,但零售企業自己搞O2O局限性太大,過于單一。因此,構建平臺至關重要,平臺是為品牌商服務,讓品牌商做O2O,在這個基礎上利用實體店形成配送網絡和服務網絡,這樣就會形成以門店為中心的O2O生態圈,傳統零售業也將會迎來新一輪的春天。
所以接下來,會有傳統零售企業來做O2O平臺的構建,也就是在完成O2O模式之后,將品牌商納到自己的平臺來實現開放式的O2O平臺,可能是蘇寧、萬達,因為線下的盤子和資本足夠大,也有可能是POS系統提供商、ERP系統服務商,因為他們在線下的滲透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預測三:智能硬件的發展,物聯網的發展積累的大數據形成新的電商平臺。
智能注定是和硬件搭配,現在可以預見的智能硬件的發展是在客廳、汽車等空間的應用,而事實上,空調、冰箱、汽車等硬件的智能化就是生活大數據的收集過程。雷軍為什么要做小米空氣凈化器?899的標價已經賠了但為什么還要做?小米想要的是用戶家里的一切數據,用戶家里的空氣到底好不好?用戶平時什么時候出去什么時候回來?有了這些數據,有了這樣的基礎,再連接上商品,就相當于每一臺硬件產品都是一個連接用戶與系統的媒介。
而2014年智能硬件的火熱,也讓物聯網的可能性變的更大了。比如一些小區已經實現了用戶拿著綁定的手機靠近門禁時,不用刷卡就可以直接識別,甚至小區的路燈可以整晚關閉的,當你回來時,你的行蹤會通過手機傳輸到小區的控電系統,當你走近的時候智能為你開燈,我們回家不再需要開空調,自動就是涼快的,我們不需要開啟熱水器,洗澡水會是熱的。再比如無人駕駛,這可以算是物聯網真正的一個重量級的實現,不論是從安全性、人工成本、附加人力成本、交通成本等等,物聯網對于生活的改變,足可以用顛覆來形容。
因此,硬件產品與用戶之間的智能化關聯越強,那么產生的數據量也就越大,這也是品牌商們競相爭取的,數據放在誰的系統上,也就意味著獲取的用戶數量和產生的銷售額就越高,擴展的空間自然也就越大。因此,智能硬件的發展,注定會形成新的平臺,而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手機操作系統將成為新的電商平臺的可能性會更大。
分析了三點,但對于2015年電商究竟會如何發展,拭目以待吧。
(百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