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經過為期一周多的暗訪調查,記者在家樂福北京廣渠門分店發現,每天早上6時多,家樂福超市工作人員就會把頭一天沒賣出的凍烏雞、雞胗、豬肝等部分肉品食材取出,撕掉舊包裝,重新包上新的保鮮膜,最后再貼上當天的新標簽后進行出售。其記者在暗訪過程中,幾乎每天早上都會發現更換標簽的現象。
調查:生鮮銷售員違規操作難避免?
記者發現,近年來,大型超市生鮮商品更換標簽、使用過期肉等問題頻見報端。
“實際上,公司層面是不愿意看到這些問題的,因為帶來的損失和風險比更換標簽帶來的收益更大。”某資深超市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有超市生鮮商品供應商分析稱,大超市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與超市當前的用工模式很有關系。為了節省成本,超市生鮮區的聯營商品,都是由供應商派工,促銷員除了保底工資,還有銷售提成。
那么,問題就來了,促銷員為了更高的提成,會盡量減少肉品報廢數量,部分不重商品質量的供應商則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鼓勵促銷員的行為。
供應商坦言:靠自查
該供應商坦言,雖然報廢量是可以查得到的,但是很多超市由于人員少、執行力度有限,對這一塊的檢查并不嚴格,更多的是依靠供應商的自查。但是并非所有的供應商都會嚴格對待自己的商品。
“報廢等于損失,一般都是由供應商負責,這也是供應商及促銷員最不愿意看到的。而超市對分店的銷售和利潤指標,也會導致基層分店參與到過期肉翻新再賣的違規操作中。”前述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基層員工及供應商派工的違規操作,其實是目前超市業比較頭痛的事情,但是要完全杜絕這樣的問題,也不大可能。就好比國家有嚴格的法律法規,但依然有人鋌而走險犯罪。”該資深人士如此認為。
不過,另有超市人士告訴記者,要杜絕這樣的問題也不是不可能的,就看超市的執行力度。另外,超市除了自身的檢查外,還可以委托第三方專業質檢公司進行檢查。
企業回應:將進行徹查整改
昨日,家樂福針對此事向本報回應表示,家樂福將對廣渠門事件立刻進行整改,并對相關負責人嚴肅處理,立即展開相關門店的自查自糾工作,第一時間加強廣渠門店食品安全培訓及人事部門的工作流程培訓。
沃爾瑪昨日也發布聲明稱,已立即成立工作小組展開全面調查,將全力配合食藥監及相關政府部門對這一事件進行徹查,并將根據調查情況采取進一步行動。
家樂福及沃爾瑪均表示,對食品質量和食品銷售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并且要求各部門和各級人員嚴格遵守,絕對不允許違規操作。
(廣州日報 記者林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