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崇光百貨以及久光商場的利福國際(1212.HK)公布2014全年業績,純利同比減少12.42%至21.43億港元(約合17.29億元人民幣)。這是該公司從2009年來首次出現全年純利下滑。此外,沈陽店全年營運虧損,香港尖沙咀店二月結業至11月重開影響營業額,主要收入來源銅鑼灣崇光百貨(Sogo)同店增長也從2013的6.7%下降至3.4%。
其在內地的四家久光商場表現更差,除了全年營運虧損的沈陽久光,上海久光及大連久光同店銷售也按年跌0.6%及15.4%。蘇州久光同店銷售增長2.2%,遠不及上一財年17%的增長。
按照銷售額地區劃分,來自香港及內地銷售額分別為99.1億港元(約合79.93億元人民幣)及37.06億港元(約合29.89億元人民幣),分別占總銷售額136億港元(約合109.7億元人民幣)的72.8%及27.2%。
利福國際首席執行官劉鑾雄在記者會上表示做生意“好辛苦”,稱今年中港零售繼續疲弱,大環境難以改變,集團今年會加強推廣,希望今年同店銷售能維持單位數增長。
“大環境我改變不到,希望大環境差的時候做的不比別人差。”劉鑾雄說。
他還表示,集團不會貿然發展電子商務業務。原因是電商僅對中低檔消費影響最大,對高檔消費品為主的利福影響不大。
去年,銅鑼灣崇光百貨開始調整商鋪租戶組合,引入了更多可負擔奢侈品并把連接港鐵的地下一層店鋪改為表現較穩定的化妝品商鋪以吸引客流。界面新聞記者觀察,周末的SOGO百貨依然人流擁擠,但可明顯感覺Prada、Gucci等奢侈品門店消費者減少,幾乎沒有之前經常出現的排隊入店選購現象。
壓力大的不僅僅是利福國際,九龍倉副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也有同感。九龍倉旗下海港城、時代廣場、荷里活廣場一月租戶營業額按年跌6%。2014年九龍倉核心盈利同比下跌至104.74億港元(約合84.48億元人民幣),為2008年以來首次下跌。
花旗銀行發報告稱,香港零售業務占九龍倉資產43%,未來租金收入會受到內地自由行高消費減少影響。這個利空,顯然適用于包括利福國際在內的大多數零售企業。
(界面 王君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