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百貨業紛紛借力微信營銷、手機支付(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隨著商貿綜合體接二連三地“殺入”,傳統的百貨模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同時,商貿綜合體和百貨店又面臨電商沖擊、專業市場分流等困境。
百貨零售業未來的出路在哪里?紹興傳統百貨業做過哪些探索和轉型?本報“新聞深呼吸”欄目記者帶著問題進行調查和走訪。
過去·百貨業態幾經輪回,實體零售業態會不會消亡?
從解放路的“黃金600米”,到商貿綜合體的興起,消費訴求升級引領的紹興商圈裂變,其實只是百貨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全球范圍內,百貨業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在中國也有近100年歷史。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百貨業進入興旺期,“建一個,紅一個,火一個”。這在紹興也能得到印證,當時曾掀起過建設百貨店的熱潮,但好景不久,上世紀90年代末就出現了第一輪百貨業洗牌。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百貨企業紛紛從傳統百貨向現代百貨轉型,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時期。由于總體發展良好,利潤率高,在北上廣地區,也出現了許多由外商投資的百貨業。
而到了最近幾年,百貨業同質化情況日趨嚴重,“千店一面”毫無特色,加上商貿綜合體的涌入,百貨業迎來更加嚴酷的“洗牌潮”。
“紹興的解放路上,從早幾年最多8家百貨店,到現在只剩‘國商’和‘潤和’仍堅守百貨模式,其間是沖擊不斷,探索轉型不斷。”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在被問到百貨零售業態會不會消亡的問題時,一家百貨店的老總給記者講起幾年前去日本考察的體會。
比中國更早,日本也經歷過大規模建設百貨店和購物中心的時期,同樣經過幾年更新換代和商業洗牌,目前一個中小城市大約容納2~3家大型的百貨店和購物中心。相較于滿足綜合類需求的購物中心,百貨店在商品種類和定位上更細分,因滿足一部分人的購物需求而存在,并沒有消亡的說法。
現在·百貨業客流不斷被切分,購物中心以“去百貨化”后來居上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在商場上班,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了40多年的王國鈞,經歷了百貨店的輝煌和困難。他說,其實百貨業自身早已隨著市場行情,轉過好幾次型。
“一開始的商場,連針線、五金都賣,現在已經在商場里找不到這樣的貨品了。”王國鈞告訴記者,商場的貨品陳列也是大有講究的,一樓主要是適合即興購物的化妝品等商品,二樓以上則是服裝、鞋帽等適合定向購物的商品,這一方面緣于商場自身經營策略變化,另一方面則緣于經濟大形勢的變化或者市場變化。
這些年來,原本進百貨店的顧客不斷被分流。“先是超市開起來,沖擊了商場的食品類和日用百貨類商品;然后是家電賣場、皮革城等專業市場,也分流了相當一批顧客;再是近幾年的電商發展,對實體百貨業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王國鈞告訴記者,對百貨店來說,只有依靠專業和品質的優勢,不斷來調整定位和經營策略。
相較于業態單一的百貨店,綜合購物中心則是以“去百貨化”后來居上,降低百貨零售業比例,凸顯餐飲、娛樂休閑、服務等其他業態。
“像百貨店的經營策略一樣,購物中心講究的是業態配比,除了滿足購物需求,還有休閑娛樂需求。”王國鈞告訴記者,對購物中心來說,主要由幾個主力店構成,一定規模的百貨、超市、餐飲店、現代化的影院,而其他還包括停車場等配套。
探索·百貨業生存的新路徑,傳統百貨借力微信營銷、手機支付
與最初的模樣相比,一直探索轉型的百貨店,也漸漸走出了不同路子。
不少百貨店也開始多元化經營,出現了“百貨+超市”的模式,既有服裝鞋帽等百貨,又有銷售日用品的超市,從而拓展經營領域。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特色百貨,瞄準一部分人想買得實惠的心態,專門做品牌折扣店。另外也有百貨店試著與其他業態嫁接,除了百貨零售之外,兼顧KTV、餐飲等娛樂休閑的百貨業態也出現了。而有的百貨店也將黃金首飾、品牌專賣等特色店分離出來,做精做專。
作為紹興百貨店中的“元老”,“國商”依據扎根紹興市場多年的經驗,不斷通過精準定位,一直在紹興商貿業保持著固有的市場份額。
“未來的百貨店將更細分,不是所有的中高低端都做,而是會注重中端以上,偏重服飾類的商品。”身為“80后”,已經有9年從業經驗的“國商”總經理孫鵬告訴記者,在周邊的寧波、杭州的夾縫下,紹興百貨做高端消費的吸引力不大,因而盲目追求高端也不是很現實。
而在營銷方面,“國商”也漸漸走出了與以往“買就減”等折扣戰所不同的路子。從去年下半年“國商”啟用微信平臺以來,僅僅半年,由此帶來的銷售增長至少達五六百萬元。
“不可能把衣服掛到網上去賣,但借力信息技術,可以利用線上資源做強線下銷售。”孫鵬告訴記者,前不久一次“關注微信送紅包”的活動,共被領走100多萬元金額的抵用券,按照“滿500元抵用一次”的使用規則,如果這些抵用券全部被使用,可以拉動的銷售額可想而知。
最近,在“國商”買東西也能用手機付款了,掃一掃條形碼就行。“也會策劃開展相應促銷活動,鼓勵消費者通過手機支付,降低商場人力成本的同時,也給消費者更豐富的營銷體驗。”孫鵬告訴記者,通過信息技術增加商場與消費者粘合度的同時,大多數使用微信、支付寶的消費者,也大多是值得培育的年輕人消費群體。
未來·百貨業版圖還會怎么變?購物中心和百貨店互動的新模式可期
市本級在建的5個商貿綜合體中,最受關注的恐怕是位于解放路商圈中心地帶的“國金購物中心”。據了解,目前“國金”已基本通過圖紙審核,即將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預計到2017年底將開門迎客。
根據規劃,“國金購物中心”包括5層地上建筑和2層地下建筑。在業態的選擇上,“國金”借鑒了大部分商貿綜合體的布局模式,兼顧購物、娛樂、餐飲、休閑等功能。“百貨零售業態不會超過40%,目前計劃40%做餐飲,還有電影院、游樂場等休閑娛樂業態,但具體業態配比還要根據兩年后的形勢再作調整。”孫鵬告訴記者,像引進的電影院,會以13米高的巨幕為賣點,給市民更高品質的消費體驗。
目前,“國金”品牌招商工作已陸續展開,但相關負責人則對具體品牌三緘其口,只表示將盡量規避與銀泰城、世茂廣場等商貿綜合體的同質化,會給消費者更多選擇和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而市民關心的解放路商圈的停車難問題,“國金”也將配有立體車庫形式的800個停車位。“1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800個停車位,差不多正好匹配,加上城市廣場周邊的停車場,相信能有效緩解解放路商圈的停車難問題。”孫鵬表示。
此外,作為姐妹店的“國商”和“國金”,雖然分別是百貨店和購物中心,也有一些業內人士期待著,未來兩家店將以何種新模式相互結合,增加互動,彼此拉動銷售。
■“深呼吸”觀點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紹興商圈的變局,既有內在管理模式的更新,也有外部生存環境改變的倒逼。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代百貨業不斷轉型,每一次似乎都有些痛苦,但每一次也都在轉型后重新煥發魅力。
體驗式營銷是如今的熱門詞匯,考量的是經營者的精準判斷。
“在各處考察時也發現,原先一些單純做服裝的品牌,現在也做起混合經營,開餐飲、種綠色農作物,有的甚至在服裝專賣店里養幾只羊,給消費者回歸田園的感受。”孫鵬告訴記者,這兩年商業理念變得非常快,從品牌開始,除了賣商品之外,也注重理念的詮釋,因而做商場也是如此。尤其現代商貿業涵蓋的范圍越來越廣,除了購物之外,也會越發倡導社交空間、體驗經濟等關鍵詞。
消費市場永遠都在“求新求變”,反應速度才是決定未來的核心要素,就像電影里說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紹興晚報 記者: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