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是剛成名的“duang”,它不是個新詞匯,從傳統商業進入到電商時代,流量已經可以用珍貴、昂貴來形容。在傳統商業時期,零售商可能對流量不重視不在乎,但是到了電商時代(O2O時代),傳統商企再不敢無動于衷,流量成為了他們爭奪的稀缺能源。電商的流量與傳統商業客流量的作用同出一轍,只是換了一種叫法。 電商的流量從何而來?據調查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通過向平臺電商付費(如阿里)。二是通過傳統營銷的品牌效應產生流量,相對而言傳統品牌占據優勢。三是通過產品黏性即回頭客所產生的流量。四是通過構筑生態圈在不同業態之間引流。 一般傳統企業的首選來源肯定是付費購買。電商研究專家龔文祥說,電商獲取1名新顧客的平均成本是180元,這個成本如何計算?如果筆者的數學老師不是體育老師的話,應該是“一個流量的購買費用×轉化率=獲取一名新顧客的成本”。如果按這樣的公式計算,即便轉化率是百分百,那購買一個流量至少得花180元。零售商如果還想靠錢來解決流量問題的話,那馬云估計要笑得合不攏嘴了! 問:O2O可以為零售商減少流量成本嗎? 答:可以。O2O的優勢在于線上線下流量的互導性。在優衣庫O2O案例中,已成功實現線上流量向線下引流的過程,同時優衣庫繼續通過門店向用戶推薦品牌APP,又再次將線下客流轉化為線上流量,這種獲取流量的方式,不僅能大大減少獲取流量的成本,還能提升流量的轉化率,提高顧客黏性。 問:線上線下不同價,誰為誰引流更能降低流量成本? 答:線下為線上引流。因為如果是線上為線下引流,銷售商必須花錢買線上流量,上述已經說的很明白,這種引流成本會很高,而且還無法保證轉化率。相反如果是線下為線上引流,我們的目的不僅是讓到店的消費者簡單地掃取二維碼關注品牌公眾號或者安裝一個線上實體店(微官網/APP/微商城)就算是引流成功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刺激消費者在線上購物,產生客單量。針對該問題,上海齊著云也提出過一些方案,筆者以其中幾個為例進行分析:
1.線下消費贈送線上現金券; 2.新會員注冊可免費獲取現金券; 3.對不同種類的客戶進行精準推送; 4.新品上架贈送現金券活動。
以上四種方案均以“贈送線上現金券”的方式,將線下客流引至線上實體店消費,看似簡單,實則都是商家必不可少的營銷手段,這些引流方式能否真的可以為零售商帶來有效流量,還猶未可知,筆者會在后期用真實數據來檢驗它的價值。看到這,或許有零售商和筆者一樣產生了疑慮:線下為線上引流,如何保障我線下門店的利益?這時候拋出一招“利益共享機制”便可解除加盟代理商的一切顧慮。 獲取線上流量,零售商最好的接口在哪里? 肯定不是平臺電商。傳統零售企業O2O轉型,第一步構建獨立的線上實體店(微官網/APP/微商城)。第二步利用線下資源獲取線上流量。接口在哪里?在線下門店。 目前傳統零售企業正面臨“縮鋪”危機,隨著品牌大量關店線下會員也將付之東流,那么企業為什么不通過線下門店這個接口利用線上實體店重新抓住這些精準度較高的客流量轉化為線上流量呢?另外針對正常運營的品牌門店,我們不妨來做一道算術題,每天一家門店能將20個線下客流量轉化為線上流量,轉化率為50%,獲取流量成本0,一年365天,統計你目前的門店數量,然后計算一年之后你可以免費獲取多少線上流量,并且都是有效流量,每個流量產生的線上銷售額又是多少,想必零售商會比我算的更清楚。 電商時代,如果不學會利用線下資源去更節約更有效地獲取流量,你還能拿什么去和馬云爭流量呢? (品途網特約作者文/El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