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廣州友誼(000987.SZ)公布2014年財報。去年,廣州友誼營業總收入33.63億元,同比下降17.8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3億元,同比下降14.96%。
這并非是廣州友誼首次出現業績下滑。受消費低迷、電商沖擊及三公限制的影響,近年間,廣州友誼的營收和凈利雙雙下滑。2013年,其營收從上年的44.60 億元下降到40.92億元,凈利從3.82億元減少到3.09億元。
在盈利不振的情境之下,2014 年12 月8 日,廣州友誼公告稱,將向廣州市國資委等7名投資者發行不超過10.64億股,用于購買越秀金控100%股權并增資廣州證券;發行完成后,廣州友誼將轉型為以百貨和金融業并行發展的控股型公司。
“讓越秀金控曲線上市,我們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做大和做強區域金融產業,讓它的各個業務板塊之間發揮協同效應,成為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的區域金融龍頭企業。”3月18日,廣州友誼副總經理、董秘江國源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而對于未來是否會弱化百貨業的疑問,江國源則給予了明確否認,“廣州友誼是塊老金字招牌,我們有信心繼續擦亮它,把這個百貨品牌繼續做好。”
此外,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廣州友誼董事長房向前,深耕百貨行業30多年,現年59歲,已年屆退休之齡。面對這一敏感話題,房向前也并不回避,“這是一個客觀事實。我們是國企,就算我繼續干,時間也有限”。
業績連年下滑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廣州友誼方面表示:“主要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高端消費持續承壓,零售新網點、新業態、新渠道的競爭分流加劇等因素影響。”
在消費低迷、電商沖擊及三公限制的大環境下,定位高端百貨業的廣州友誼面臨較大經營壓力是既定事實。廣州友誼共有6家商店,分別是位于廣州的國金店、時代店、正佳店和環市東店,以及佛山店和南寧店。其中,受影響較大的是正佳店和佛山店。
2014年5月底,正佳店與廣州友誼續簽了價值4.7億元的十年租賃合同。不過,門店的面積卻由原來的3萬平方米“縮水”至約1.6萬平方米,騰出近半的經營面積用于正佳廣場的海洋館建設。
廣州友誼直言不諱地表示,“如何重新規劃經營品類,進行針對性的經營調整,以適應天河商圈及正佳廣場的變化,繼續保持正佳店的經營特色和效益,是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 。
而生意冷清的廣州友誼佛山店也不得不被叫停。2014 年 12 月下旬開始,佛山店已實施“內部調整、暫停營業”。
廣州友誼佛山店于2011年12月底開業,至今已3年有余,年年虧損:開業當年,虧損74.64萬元;2012年,虧損1311.60萬元;2013年,虧損進一步擴至1978.03萬元;2014年,虧損1907.54萬元。
時代周報記者翻看廣州友誼近年財報發現,2012年是一個明顯的發展分水嶺。2012年,廣州友誼的總營收為 44.60 億元,同比增長0.05%,實現利潤總額5.17億元,同比增長 5.54%,實現凈利潤3.82億元,同比增長3.96%。盡管增幅微笑,不過在此后,廣州友誼多項財務數據再難返高峰。
對此,江國源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說:“這幾年,零售業的整個環境都在變化。作為實體經濟,我們有信心去繼續做好它。”而廣州友誼證券事務代表李浩則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稱,“要通過一系列措施,回歸零售本質,緩解經營壓力”。
按照李浩的說法,廣州友誼要打“獨門戰”,即深化“一店一策”經營策略,根據各自門店的布局和經營環境,單獨對癥下藥。李浩認為,要迎合互聯網渠道思維,全渠道營銷,加大實體店與友誼網樂購促銷資源的整合,與騰訊合作搭建O2O移動商務平臺,實施“實體店 PC 端 移動端”全渠道建設,強化線上線下渠道的互動互促。
雙主業格局
在百貨業務持續低迷之時,廣州友誼募資百億“聯姻”越秀金控的消息,儼然成為了一劑“強心針”。在上述消息公布后,廣州友誼連續9個交易日一直是漲停板。
2015年1月16日,廣州友誼公告稱,證監會已受理了公司行政許可申請,亟待批復。至此,這場“聯姻”已先后獲得廣州市國資委、廣東省國資委和股東大會的通過,只待證監會批復。
對于外界關心的這場“聯姻”,江國源顯得異常低調。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去年發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現在屬靜默期,正在申報,還不宜說。雖然現在受理了,但批不批得下來(還不好說)。”
根據廣州友誼的非公開發行預案,擬向控股股東廣州市國資委等以9.4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0.64億股,募資不超過100億元。其中,88億元用于收購廣州越秀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越秀金控100%股權,11.7億元用于向越秀金控增資,用于補充廣州證券營運資金。增發完成后,廣州市國資委仍為廣州友誼控股公司,持股比例為54.22%。
公開資料顯示,越秀金控目前總資產近430億元,而廣州友誼2014年末總資產僅為34.45億元。因此,外界也形容此次“聯姻”為“蛇吞象”。
越秀金控,為廣州市國資委旗下的金融控股型公司,直接控股廣州證券(持股66.096%)、越秀租賃(持股70.06%)、越秀產投(持股90%)、廣州擔保(100%持股)和越秀小貸(持股30%)等5 家子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廣州證券、越秀租賃為核心的多元化非銀行金融控股集團格局。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本次非公開發行預案中,廣州友誼表示,要將原有的百貨業務在本次發行完成后成立子公司,繼續由熟悉百貨零售業務的團隊進行專業化的管理。
照此說法,未來的廣州友誼,或將把百貨資產放進一家獨立的子公司里,單獨進行運營和管理。
房向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描繪了未來廣州友誼的“百貨+金融”的雙主業藍圖,“將來的廣州友誼,應該是這樣理解,上市公司增加金融板塊,按照未來的發展勢頭;原來的百貨業務,將繼續轉型升級,包括在原有百貨的業態基礎上,有新業務發展。金融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不一樣,(與百貨)是兩個輪子分別獨立運作”。
整合中的人事猜想
與此同時,廣州友誼“吞并”越秀金控后的整合問題,也讓外界感到好奇。
“目前按照我們的理解是,國資推動的背景,這不需要回避。否則,我們自己想干,也不一定能干成這樣;或者,越秀金控想干,也不一定能干成這樣。”房向前向時代周報記者坦承。
整合過程中的人事調整,更是輿論的焦點所在。
房向前,在百貨行業耕耘長達30多年,素有“百貨金主”之稱。公開履歷顯示,房向前早年在原廣州友誼公司擔任業務員,繼而擔任公司采購員、并升至副總經理。2002年1月,年僅46歲的他,升任董事長一職,此后一直擔綱廣州友誼的掌舵人。
從公開信息來看,房向前在此前幾無金融從業經驗。在“百貨+金融”的雙主業格局逐漸清晰后,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是否會進行相應調整,也是各界分外關心的話題。“這個無可奉告。假如整個手續都走完了,按照這么去推進,會不會在董事會、組織架構方面有些正常的調整,都不好說。”房向前向時代周報記者披露。
另外,擔任董事長之職長達13年的房向前,已59歲,年近退休之齡。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的敏感提問,房向前態度淡然地回應道:“這是客觀事實。這個東西不能自己說了算。我們的企業性質和背景是國企,就算我繼續干,時間也有限。”
廣州友誼證券事務代表李浩的回應則更為程式化—“收購項目完成后,公司將遵照相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的規定依法選舉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及聘請高管。”
(時代周報 記者 吳綿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