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12.08億 成交樓板價僅28900元
與兩幅前灘地王相比,此次,大悅城地產拿下前灘06-01地塊50%股權的樓板價只有28900元/平方米,相當于“腰斬”。
本報前不久報道了《前灘一地塊50%股權掛牌轉讓》的消息,上海前灘國際商務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前灘06-01商住地塊50%股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開價12.08億元。日前,大悅城地產有限公司(00207.HK)宣布,已經以12.08億元購入這一地塊項目的50%股權。按照規劃建筑面積粗略估算,大悅城購入這一地塊的樓板價僅為28900元/平方米,尚不足格力、三湘前灘地王的一半。
收購林耀投資50%股權
根據大悅城地產發布的公告內容,3月31日,大悅城地產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雙達有限公司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成功競標上海林耀投資有限公司的50%股權,總價為12.08億元(約相當于15.25億港元),從而間接收購由上海林耀投資所持有的物業。等這一收購事項完成后,上海林耀投資的董事會大部分成員將由大悅城地產委派,同時,上海林耀投資將成為大悅城地產的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
資料顯示,上海林耀投資成立于2014年2月17日,注冊資本為18.63億元,從事實業投資、資產管理、物業管理、市政公用建設工程施工,其主要資產是一幅位于上海浦東新區三林鎮(地塊編號06-01)的地塊。目前,這一地塊項目已經取得《上海市房地產權證》,但尚未動工建設,也沒有取得建設規劃許可證。
據悉,這一地塊的規劃用地性質為商務辦公和住宅,使用權面積為24592.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83613.14平方米。商務辦公部分占比不少于50%,使用年限自2013年3月18日至2063年3月17日止;住宅部分占比不多于50%,使用年限自2013年3月18日至2083年3月17日止。截至去年11月底,上海林耀投資賬面價值為18.62億元,其估值為24.16億元,50%股權的估值為12.08億元,而賬面價值與估值之間的差額是由于地塊增值所致。
商報記者了解到,大悅城地產收購這一地塊項目50%股權的總代價為12.08億元,目前,大悅城地產已經支付了3.62億元的保證金,該筆保證金將于產權交易合同簽訂后轉為部分代價(占總代價之30%)。
成交樓板價不足3萬元
按照規劃建筑面積和收購價格粗略估算,此次大悅城地產收購前灘06-01地塊50%股權的樓板價只有28900元/平方米。
去年12月24日,前灘國際商務區的土地在上海土地交易市場出現五連拍,其中3幅為純住宅用地,兩幅為商住辦地塊。由于商住辦地塊規定了只租不售的出讓條件,參與競拍企業較少,而3幅純宅地則成為了歲末土地市場的焦點,尤其是最為臨近黃浦江的36-01地塊和32-01地塊,分別吸引了13家和14家房企爭奪,起始樓板價分別達到31170元/平方米和29000元/平方米。最終,三湘地產和格力地產分別以18.61億元和16.14億元的總價摘得,溢價率雙雙破百,成交樓板價分別達到了66629元/平方米和65832元/平方米的高位,雙雙刷新了上海的單價地王紀錄。
與這兩幅前灘地王相比,此次,大悅城地產拿下前灘06-01地塊50%股權的樓板價只有28900元/平方米,相當于“腰斬”。雖然與兩幅地王地塊不同,前灘06-01地塊的土地用途為商住,住宅比例只占到其中的一半,但其地塊建筑總規模超過8萬平方米,住宅面積將達4.2萬平方米左右,而且也沒有不得銷售的硬性要求,因此,大悅城地產拿下這一地塊的價格還是相當有利的。
看好前灘商務區前景
商報記者了解到,上海林耀投資原本由前灘國際商務區持有100%股權,在50%股權轉讓給大悅城地產之后,其剩余的50%股權將繼續由前灘國際商務區持有。
大悅城地產在相關公告中表示,該集團主要從事開發、運營、銷售、租賃、管理綜合體及商用物業。根據集團的業務戰略,大悅城地產將積極尋求在中國一線城市的黃金地段獲取適于開發的地塊,以擴充土地儲備。而前灘06-01地塊項目位于上海浦東前灘商務區,該區域已被列入上海重點開發區域。
大悅城地產方面進一步指出,在未來5至10年,預計該項目將成為上海城市轉型發展、功能提升的重要載體,成為上海新的世界級中央商務區和集總部商務、文化傳媒、體育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中心,因此,大悅城地產董事看好這一區域物業市場的前景。
大悅城地產明確表示,考慮到這一地塊的戰略位置及巨大潛力,預期將實現較好財務回報。大悅城地產董事認為,這次收購提供了投資良機,并進一步加強大悅城地產在上海物業市場的既有地位,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體開發專業能力。
相關鏈接
去年大悅城租金收入增長近兩成
根據剛剛發布的2014年財報,大悅城地產2014年營業收入為57.13億元,同比下降16.1%,收入下降主要是因為物業銷售項目交付面積減少。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大悅城投資物業租金收入占收入總額的35.2%,較2013年同期增長18.6%。
大悅城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持有與銷售相結合”的雙輪驅動商業模式,在國內房地產市場把握投資機會,謀求自身發展,以“提升產品力”為主導,不斷優化資產結構、提升資產質量,為股東、客戶及合作伙伴創造更大的價值。
(上海商報 記者 袁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