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匿名市民爆料,說他發現某家超市的冰鮮雞,過了保質期依然在售賣。
為了調查這個情況的真實性,記者對這家位于新塘路上的大型超市進行了暗訪。
記者在4月1日傍晚來到這家超市的冰鮮雞柜臺,在冰柜上有一張標簽,標注了這些冰鮮雞的生產日期是3月31日,保質期是6天。
記者為了測試這些雞是否會被過期銷售,就在這些冰鮮雞的腳環上用油性筆做了記號。
第二天,也就是4月2號,這家超市一開門,記者就直奔冰鮮雞柜臺,一一查看,竟發現幾只昨天做了標記的冰鮮雞還在柜臺上。
但是,這并不說明問題,因為保質期有6天嘛!只要沒過保質期,再次擺上貨柜也是正常的。可是就在這個時候,記者卻發現了一個問題,貨柜上的標簽,標注的生產日期已經被改掉了,變成了4月2日。
記者做了標記的這些雞明明昨天就已經上架了,為什么,生產日期卻變成了今天的呢?于是記者就詢問了銷售人員。
銷售人員還跟記者強調:過期的雞都是會放到處理架上。記者又仔細的觀察了雞的腳環,都是用塑料扣鎖死的,除非用剪刀才能剪斷,而工作人員也跟我們說,每個雞對應一個腳環,腳環是無法重復利用的。也就是說腳環無法更換,那么,這只雞就應該是昨天那只。
那么,這只是個別的超市的行為嗎?
記者又走訪了一家位于近江的一家大型的國際連鎖超市。在4月2日傍晚,我們同樣對這家超市的4只冰鮮雞的腳環做了標記。當時記者就發現,這家超市的冰鮮雞并沒有標注生產日期,而我們用手機掃描雞的腳環,發現這個雞的生產日期是2015年1月8日。
也就是說,這些雞應該是在2個多月前宰殺的,銷售人員告訴我們這些雞是冰凍雞,在零下18度到零下35度的條件下可以保存6個月到半年!但是,當天記者在做標記的時候,這些雞就身體柔軟,已經是被解凍了的,而放置的地方也是冰鮮雞的柜臺,溫度在0-4度。這些雞既然已經被解凍,那么它的保質期也不會超過七天。
第二天,記者再次來到這家超市的時候,有三只做了標記的雞還在貨架上,身體依然柔軟。但是因為這些雞沒有標注解凍的日期,我們無法判斷,這些雞到底有沒有過保質期。而記者發現,這些雞的腳爪和翅尖都有發暗,發黑的情況。
于是,記者就試探著問超市的工作人員,得到的回答卻讓我們大跌眼鏡。
明明昨天就已經在柜臺上了,卻說是今天早晨才拿出了的,這些冷凍雞和冷鮮雞的質量實在讓人擔憂。
而問題還遠遠不止在冰鮮雞上,記者在整個暗訪的過程中發現,這樣的“潛規則”并不只有在這兩家超市存在。
4月1日晚記者又暗訪了新塘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它隸屬于杭州一個最大的超市連鎖集團,這一次記者把調查聚焦在熟食上。在熟食柜臺,這些鹽水門腔和泡椒鳳爪,標注的生產日期和到期時間都是4月1日,也就是說,這些熟食如果今天沒有被買走,就過期了。
那么,它們會再次出現在明天的柜臺上嗎?記者把一段干的粉絲通過保險膜,插入熟食的包裝盒作為標記,如果明天有熟食里出現了干粉絲,那么說明這盒熟食又上柜了,就這樣10幾盒的鹽水門腔和泡椒鳳爪都被記者用粉絲做了記號。
4月2日一大早,記者再次來到這家超市的熟食柜臺,經過一番仔細的檢查,居然發現,一盒鹽水門腔和一盒泡椒鳳爪里的粉絲,依然還在。
再看看生產日期,居然變成了4月2日,保質期也變成了4月2日。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之前被記者戳過洞的保險膜已經被更換掉了。而超市服務員給我們的回答卻是——“我們都是按保質期來的,過期的不可能留到第二天”。
這已經是第三家超市被發現涉嫌修改生產日期,這真的是超市的“潛規則”嗎?
4月2日,記者又走訪了濮家新村對面的一家大型超市。在肉質品柜臺,這些包裝好的生肉有兩個日期,一個打秤日期是3月31日,一個保質期是4月2日,也就是說,這些肉如果當天天沒有買掉,就過期了。
用同樣的方法,記者在這些包裝鮮肉里又插入了干粉絲。
4月3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這家超市,大部分被插了粉絲的肉已經沒有了,但是記者卻在兩盒生鴨舌里發現了我們前一天留下的粉絲。再看打秤日期已經換成了4月2日,保質期變成了4月4日。
也就是說,這兩包昨天就已經到期的鴨舌,在今天不但被再次售賣,連保質期也延長了三天。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