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宣布要進軍快時尚領域了。
這家紅遍全球的中產內衣品牌告訴分析師說,維秘正加快其設計和補貨的流程。
“我們現在每一款內衣基本上都在進行著某種意義上的加速。”首席執行官Sharen Turney最近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這種加速也促使著我們,不得不在周一研究完業務后的15-25天之內就要調整庫存。”
與此同時在努力加速的,是維秘從設計到上架的這一環節。
“在產品研發的流程上我們已經縮減了近四個月的時間,并且我們相信還有望努力再縮減兩個月。”Turney這樣說道。
在快時尚品牌迅速擴張的今天,減時間就像減肥一樣,多減一個月也許就多一份機會。
Zara這樣的快時尚品牌一家又一家分店地開,傳統服裝零售商卻還在費盡心思招攬顧客上門。針對這樣的現象,高盛的一份報告恰到好處地總結了快時尚挑戰傳統服裝零售的原因。
與快時尚直接從第三方那里購買當下的流行款不同,傳統服裝零售商都擁有自己的設計師團隊,而設計師們都是通過預測時尚來設計服裝的。“所以他們出品的,都是設計師眼中未來一年將要流行的款式。”報告中這樣寫道。
預測時尚和販售時尚相比,雖有格調,也有風險。尤其在目睹Zara、Gap、優衣庫等快時尚分店春筍似地往外冒,難免讓堅守在傳統時尚陣地的零售商眼紅,想想自己的上新速度趕不上Zara之流,已經是少賺了;倘若設計師對未來一年時尚的預測有了差池,更是雪上加霜,損失慘重。
作為快時尚的“始作俑者”,Zara的非傳統商業模式可圈可點。
首先,它避免了預測流行的風險:快時尚的所謂“快”,就是上新速度快,緊跟時尚。這些品牌往往通過國際大牌最新發布會等渠道搜集時尚信息,進行整合、設計、投入生產、銷售,最快間隔12天,價格卻不及大牌類似款的10%。
其次,它通過控制生產帶動銷售。記者Suzy Hansen就曾在《紐約時報》上發文表示,Zara的兩周一上新是該公司的一大策略。“這一策略有兩個好處。”漢森寫道,“首先它鼓勵消費者常來店里轉轉,來轉了就意味著可能會買,加上每款數量有限,這就迫使消費者不得不買,以免售罄。”
事實上,快時尚品牌平均一年上架的服裝款式是傳統成衣品牌的3-4倍,他們的產品每周更替,貨物售完不會再有重復款上架。這樣的人為制造稀缺,既拉動了銷售,也減輕了庫存的壓力。
Zara引領的快時尚商業模式改變了時尚產業。
“快時尚打破了循環近一個世紀的、一年兩輪的時尚模式。”有分析師這樣告訴Hansen,“現如今,幾乎有一半的高端時尚公司(比如Prada、LV)都由一年推出兩次新款改為一年4-6次,這樣的改變絕對是因為有Zara。”
迎合需要才能避免被不要,繼維多利亞的秘密后,Zara模式將會被更多中高時尚品牌所參考。
(來源:Business Insider 譯者:界面 李阿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