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百貨和百盛百貨相繼閉店后,又傳出“津樂匯百貨項目物業租賃合同即將到期或撤出天津市場”的消息。在電商興起的背景下,商業項目將短兵相接,優勝劣汰大幕拉開。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百貨業應嘗試提供“私享”服務和體驗感,單純的實體百貨店或將不復存在。
現象 百貨商場冰火兩重天
位于南門外大街的天津大悅城,2011年開始營業,施華洛世奇、RADO、CK、Apple Store等知名品牌進駐。商場里人流如織,供需兩旺。一家店鋪負責人表示:“相比其他商場,這里的消費者更像粉絲。每個月推出的各式主題活動吸引了不少時尚的年輕人。”“愛來這里的最主要原因是停車免費。”談及喜愛逛大悅城的原因,白領李小姐笑著說。
大悅城的熱鬧不是處處都有,河西區某商場的餐飲與影城區域人氣較旺,但一至四層百貨區卻相對冷清。現場沒有任何促銷活動,看不見幾名顧客。一家做烘焙面包的店主說:“電商興起以及本市幾個大型購物中心的崛起,帶走了大部分人流,生意很難做。”而位于和平路的百盛百貨店已大門緊鎖。勸業場西南角店也停止了百貨業態部分的營業,僅保留了餐飲、影城等項目。
原因 同質化導致惡性競爭
電商的興起往往被看作是壓垮傳統百貨業的最后一棵稻草。對此,天津市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王炳東表示,電商在天津市的零售額僅占社會商品零售額的11%左右,不足以壓制百貨業的市場占有率,市場占有率的主要部分還是來自百貨實體店。只是部分傳統百貨店沒有看到市場在變、消費者的購買模式在變。
“傳統實體百貨店中,商品的同質化和營銷模式的雷同化,導致各百貨店惡性競爭加劇。打折促銷等價格戰使傳統百貨利潤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在王炳東看來,客層定位不清晰,尤其是穿著類商品,缺少市場成熟品牌,花色品種和尺碼不符合北方消費者習慣等問題,使遠東百貨經營業績每況愈下。而百盛的經營始終不溫不火,沒有融入天津大的整體商業環境中,品牌和營運手段缺少特色。
洗牌 新理念打造歡愉體驗
傳統百貨業面臨洗牌,大批后來者爭相進入津城開發實體商業項目。1月,武清區威尼都意式食尚購樂園試營業,每周都有新品牌進駐,“吃喝玩樂購”全能屬性已逐漸顯現。本市海河商圈首個一站式體驗型購物中心——天津嘉里中心嘉里匯也將于4月30日試營業,該建筑將成為河東區海河沿岸一個開放式、低密度的地標性綜合購物中心。開業后將擁有超過2000個車位的大型停車場,由餐飲、娛樂、兒童、時尚及生活家居等多元業態組成,將以一站式創新生活理念,為消費者打造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于一體的歡愉體驗購物中心。
轉型當道,津城傳統百貨行業也積極展開利用新媒體“反撲”電商的營銷大戰。天津一商集團的電商平臺已于近日正式上線,該平臺融合了友誼百貨群九成商品,市民可進行掃碼支付,享受一鍵送貨到家等服務。同時,購物中心品牌引進和節日主題活動熱度不減。天津大悅城近日憑借天津首家蘋果直營店Apple Store和日本第一烏冬面連鎖店丸龜制面的進駐,人氣增加不少,而恒隆廣場引進的GAP、Y-3等廣受年輕群體青睞的品牌,也極大程度帶動了客流的提升。
方向 “聯網”做活線下市場
王炳東指出,今后百貨實體店的發展方向必將是多元化的業態,傳統的純百貨模式很難立足。實體店應做多種差異化嘗試:如增加兒童樂園、引進健身項目、開辦美容護膚體驗中心等,用一種體現服務細分的全新路線,為消費者打造“私享”服務和體驗感。“傳統商業應積極向互聯網靠攏,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做活線下市場。已經有商場以微博、微信、簡易網站等,與消費者建立聯系,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
(城市快報 記者 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