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 UP,開業時曾火爆異常的重慶劉一手火鍋“一座難求”的景象一去不復返。
兼具電商平臺商品款式多與實體店眼見為實、隨買隨走的優點,由多個小商家集聚而成的主題商場正在成為長沙商業中的新生力量。
被視為湖湘商業“霸主”的五一商圈,在過去的一年里迎來3家主題商場相繼開業:解放西路旁福達萬代、黃興南路步行街南段摩方百貨,還有位于地鐵2號線出口的7UP。新開業的商場總有法子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免費吃喝、著名餐飲品牌入駐、大牌打折都成為這些商場的人氣推手。
這些主題商場的火爆人氣大多像一陣風般的刮過,如何保持高人氣成為其最大課題。
【沒落】
傳統百貨面臨轉型,主題商場興起
全國百貨業似乎都已處在發展的十字路口。4月19日,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至2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下降1.0%,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5%,這一數字也達到了5年來的歷史新低。
而國家商務部于2015年1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12月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長6.3%,較上年回落2.6%。在已發布財報的百貨企業數據中,王府井百貨去年營收與凈利潤同比下降7.6%和8.4%。營收下降最為明顯的區域為華北區和華南區,跌幅分別達到14.6%和14.26%,而天虹商場去年實現營收169.9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8億元,同比下降12.52%。
不過,一種不算太新的百貨經營方式在這種重壓下有了復蘇的勢頭——2015年初,黃興南路步行街中心廣場南段摩高百貨開業,這種以單個門面租賃形式進行招商的主題商場經營形式,吸引了以運動品牌為主的品牌入駐,同時搭配數個個體經營中青年服裝的商家。
相繼開業的還有福達萬代商業廣場、7UP購物美學中心兩家年輕的主題商場。兩家商場的經營內容類似,均以年輕消費者愛逛愛淘的服裝、小玩意搭配餐飲的方式進行。
以集結小賣家為經營理念的主題商場,成2014年至2015年長沙商業最活躍的因子。
【新生】
特色商品成賣點,新型餐飲成“標配”
在解放西路上,彌敦道可以說是“元老級”的主題商場,場內以經營服裝生意的小賣家為主。4月17日上午,三湘都市報記者來到這家商場,卻發現它大門緊閉。營業告示上寫著,冬季工作日營業時間為13時至24時,夏季工作日營業時間為13時至第二天1時,非工作日營業時間提早1.5小時。
“上午不營業,現在的年輕人起不了那么早,都是夜貓子,所以晚上關門的時間晚一點。”4月19日下午2時,剛剛開門營業的一名商鋪老板說。記者發現,這家主題商場雖然單個商鋪經營面積不大,但商品卻是滿滿當當。
在2樓夾層,一家經營服飾生意的店內有3名衣著時尚的女生在挑選服飾,記者注意到,該店打出了“韓國進口”的名號。其中一名女生說,“買這里的衣服至少很難撞衫,價格相對大牌而言也不算太貴。”
除了韓國、日本進口的噱頭,主題商場的另一個吸引客流的利器無疑是新派餐飲。就在本月初,7 UP購物美學中心有一家全國連鎖烤肉店開門營業。該店開業第3天(4月1日)19時左右,當記者來到此處時,發現該店門口已有至少20名客人在等位,店門口的營業員稱“今天的號已經發完。”也就是說,停止接待新客人了,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除了7UP,福達萬代商業廣場2樓也聚集了不少餐飲商家。為了吸引客流,去年“十一”期間,這里還曾舉行了“霸王餐”的免費吃活動。而步行街中央廣場經營面積并不算大的摩方百貨也在2樓入門處的顯眼位置,引入了一家輕餐飲。
后市
新鮮過后 生意冷清
業內認為,電商時代體驗式消費如餐飲可以為商場聚集更多的人氣。于是,越來越多的百貨開始尋求轉型,加大餐飲比例成為必經之路,而對以做年輕人生意為主的新開業主題商場而言,有特色的餐飲無疑被看做一大“必殺利器”。
但是,如何保持人流量與客流仍然是這些年輕商場需要面對的難題。4月19日上午,雖然黃興北路上人流不算少,但在福達萬代商業廣場里逛街購物的消費者卻并不太多。
在7 UP,開業時曾經火爆異常的重慶劉一手火鍋“一座難求”的景象似乎也一去不復返了。在4月17日午餐時間,記者來到這家兩個月前“永遠要排號”的火鍋店,發現店內客人寥寥,在1個小時內,該店的生意不到5桌客人。“周末晚餐的情況會好很多。”店內一名服務員說道。
原本被寄予吸引客流重任的餐飲項目,似乎自身也要面臨如何吸引客流的尷尬境地。如果說這兩家時尚感不錯的主題商場面臨的只是留客問題,那么摩方百貨首先要解決的,恐怕是吸引客流。在過去1個月的時間內,記者曾3次前往該商場采訪,時間分別為上午、中午和下午。不過,在這家商場內,始終未見到顧客很多的熱鬧景象。
記者手記
讓商業回歸本質
“7 UP里有和廈門鼓浪嶼島上一樣的盆栽冰淇淋呢。”“轉轉樂口味不錯,如果回長沙的話還想再去吃。”在新浪微博上,這些商場的熱度挺高,始終有網友對商場內的一些特色商家念念不忘。
20元左右一盒的冰淇淋、動輒要價大幾百元的一件衣服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消費者?這對商家而言是個問題。
一名從事連鎖商業管理多年的業內人士認為,新鮮卻華而不實的生意,能吸引到同一名消費者3次以上的幾率是十分低的,因為不會有人愿意為自己的好奇心多次買單,“簡單來說,新鮮勁一過,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終究還是會遭到市場淘汰。”
這似乎像極了輕餐飲的經營模式。曾經在長沙掀起一陣芋圓熱的某品牌餐飲加盟商湖南代理稱,輕餐飲就是玩新鮮勁,它的投資時間不會超過5年,在它最火爆、同類專賣店開得到處都是時,也就該是尋找下一個全新項目的時候了。
經營一家商場當然不可能用這種打游擊的方式來進行。上述業內人士認為,生意始終是靠物有所值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客流,創新可以成為商業的一部分,但商業本質依舊是顧客和產品,知道顧客想要什么的商家用心做出的產品才具有核心競爭力,如果整個商場都靠“噱頭”支撐,那無疑是危險的。
更多的顧客調研、在“新鮮”生意與主流生意配比上進行更小心的劃分、更用心的產品與服務、更準確的市場定位或許能夠幫助新一代的主題商場在商業競爭這條難言平坦的大路上走得更遠。
(三湘都市報 記者 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