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趕上了一個時裝零售商紛紛投下血本的大時代。
據時尚網站WWD報道,在統計了全美頂尖15家時裝公司和零售商的年度報告后發現,這些公司計劃的資本投出總額比去年高出19億美元,增長9.3%。而在這筆金額里,若不把巨頭沃爾瑪那份算進去,則高出了12億美元,增長有14.1%。
在這筆增長的巨額投入中,有不少是將要花費在時裝門店的裝修上的,還有一些品牌,例如Nordstrom,在紐約曼哈頓要開新店,這種新店開張和老店維護一樣都得花錢。但與往些年不同,除了必須投錢運營的門店外,時裝公司不得不砸更多的銀子在電商和多渠道零售方面,因為顧客買衣服的路數已然不再是單線條了。
沒錯,這確實是一個時裝公司紛紛大筆投錢的時代,但這種不約而同的資本輸出絕不僅僅是對行業競爭的考量,抑或企業單方面的信心。在電商潮涌的今天,如何讓店里掛著的衣服走多個渠道賣出去,讓越來越挑剔的網購達人們都來買賬,這成為傳統服裝零售商們甘于花心思琢磨,并且花錢去改進的地方。
博楷咨詢公司(Kurt Salmon)的零售策略主管Arnold Aronson也感嘆零售世界的形勢變得更加復雜了�!傲闶奂夹g是新的破壞者,”Aronson說道。他表示電子商務正成為零售商們必須掌握的技術,有些商家掌握得好,跑在前面,他們在技術上的資本投入就能雙倍地收回來。還有一些商店在技術上的更新則沒那么趕趟兒:“你可以稱之為嬰兒或青少年階段,而他們也正在努力迎頭趕上。”
迎頭趕上意味著線上和線下的銷售都要跟進,不僅是跟進移動零售的業務,還需要增加配備有攝像頭和交互式顯示屏的智能試衣間這類技術,密集的數據分析也更是不容馬虎,而一切的跟進都必須建立在公司穩定的資金保障上。因此,時裝公司增支的銀兩大可不必擔心沒地方花。
“這林林總總的技術不是因為人們希望看到才有的,”Aronson補充道:“而是首先需要做出一個龐大的基礎架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資本輸出。”
早在2013年,Nordstrom就以圖片社交應用Pinterest上被曬最多的標準來決定哪種產品應該被陳列出來。
為多渠道零售的發展提供資本保障早已被不少零售商重視起來。以美國塔吉特公司(Target)為例,公司今年計劃的資本投入比去年增長了17.6%,為21億美元。公司表示這次增支是“通過增加對技術和供應鏈,以及包括鄉鎮地區在內的新店的開設、和多類別產品發展上的投資,爭取做領頭的多渠道零售商。”
力爭NO.1的可不只是Target。沃爾瑪、科爾士(Kohl’s Corp.)甚至Gap等零售商們都紛紛下血本發展多渠道零售業務。沃爾瑪稱發展電子購物體驗同現實購物結合的技術是當務之急;科爾士今年計劃投入3.28億美元來發展相關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就連賣便宜衣服的Gap也不甘示弱,抽出8個億來發展多渠道零售以及完善供應鏈。
但這一家接一家零售商們的資本輸出,不應該整得像軍備競賽似的一根筋。投錢發展多渠道零售其實是既能跟進同行,又不失穩住客戶的雙贏做法,畢竟對于連鎖零售店來說,建立電子數據庫來判斷和決策的確便捷許多�?茽柲峁芾碜稍児�(A.T. Kearney)的零售部合伙人Michael Brown就說道:“許多零售商對于這種投資,還是會困惑怎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回報。”
Brown表示,如今他們都在模仿那些嘗到甜頭的人。但實際上零售商們應該首先清楚自己的獨特性,再做針對性的技術投資,而并非追隨他人抑或走亞馬遜的模式。的確,不可否認是科技的進步讓傳統零售商們紛紛掏錢買技術來做革新,但是對于”錢如何花在刀刃上”的考驗,又何嘗不是時裝行業的又一次優勝劣汰呢。
(界面實習記者李阿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