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態在被電商沖擊之下已經越來越顯尷尬,雪上加霜的是,通常以租賃模式出現的百貨業還正遭遇業主糾紛之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5月4日從金鷹商貿集團獲悉,因物業產權存在糾紛及物業營運條件受限,該集團旗下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大東門和百花井兩家門店將于5月10日起暫時歇業。
業界指出,不同于購物中心的重資產模式,大部分百貨業態都是租賃的輕資產模式,然而隨著租金上漲和業主方糾紛的產生則會導致百貨門店利益受損甚至關店,如今越來越多輕資產模式零售業者都謀劃向自持物業的重資產模式轉型。
江蘇零售巨頭的痛苦
這并不是金鷹系第一次出現關店,作為起家于南京的江蘇區域市場零售巨頭,金鷹百貨在當地的品牌知名度非常高,然而其在其他區域市場卻頻繁遭遇坎坷,比如上海金鷹百貨的業績一直欠佳,已經“換血”招商過幾次,表現依舊差強人意;而此前金鷹百貨還退出了蘇州繁華地段的觀前街。
如今,金鷹系又遭遇關店事件。據悉,金鷹系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大東門和百花井兩家門店將于5月10日起暫時歇業。
對本次合肥地區兩家門店暫時歇業,金鷹方面內部人士透露,百花井店所處物業為該集團旗下從其他方租賃的店鋪,該店的物業產權存在糾紛,因為該店存在諸多小業主,小業主們的利益訴求不一致,導致一到客流較旺的節假日,小業主們就會到店糾纏,現在已經致使該門店難以正常開展經營;而另一租賃店鋪大東門店因地鐵施工導致物業營運條件長期嚴重無法滿足金鷹商貿一貫的對顧客服務標準。這兩家門店的營運都存在不小的問題和困難。
“經過慎重考慮,我們集團決定此兩家門店暫時歇業。金鷹商貿集團旗下連鎖店總建筑面積達153.44萬平方米,而此次暫時歇業的金鷹合肥百花井店、大東門店建筑面積則分別為1.23萬平方米、1.04萬平方米,兩家店的歇業對我們集團總建筑面積及整體經營和銷售影響不會太大。”上述內部人士表示。
談及百花井、大東門兩店停業后的后續服務與消費卡問題,金鷹系方面表示,持有金鷹VIP卡以及其它各類卡種的顧客,可前往合肥金鷹宿州路店或金鷹系全國其它任意門店使用。而所有退換貨等售后問題,金鷹宿州路店也將提供一站式服務。
從租賃到自持的轉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一步采訪了解到,上述金鷹系兩家百貨店關閉的原因都與業主方有關,兩者都是租賃模式,前者是小業主糾紛,后者則是地理位置的“硬傷”。
“百貨業態的利潤不算太高,尤其是這幾年隨著電商沖擊加劇,該業態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因此百貨公司鮮少會有實力自持物業,大多百貨門店都采取租賃模式,當然,賣場超市這類零售業態也是一樣多為租賃。租賃的成本固然低于自建投資,租賃的連鎖發展速度也會更快,然而這幾年隨著租約到期、租金上漲和業主糾紛等導致零售商與業主方的合作出現問題,最終使得不少零售商黯然關店。”資深零售業專家丁浩洲分析。
記者注意到,這幾年的確有很多百貨等零售業態“傷”在物業問題上,比如此前太平洋百貨一度因租約問題而退出北京市場,之后太平洋百貨又因業主方問題而退出了成都最繁華的春熙路商圈。曾經叱詫風云的上海淮海路伊勢丹百貨也因租約而離場,類似案例在這幾年舉不勝舉。
面對租賃模式帶來的問題,一些具有實力的零售商開始從租賃輕資產模式向自持物業的重資產模式轉型。沃爾瑪此前決定在華試水自持物業;而在被華潤系收購之前,Tesco已經在華成立了專門的地產業務板塊進行小型購物中心的開發;依靠百貨業起家的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透露,銀泰系已有自己的地產業務板塊,在全國會自行投資建設購物中心,純百貨業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在的市場節奏,傳統百貨業者應該要向購物中心、電商合作O2O等方面轉型;就連經營連鎖書店起家的誠品集團近期也宣布在蘇州打造其首個大型綜合體旗艦項目,包括了生活館甚至住宅,誠品集團坦言走向重資產模式也是因為以前以租賃方式運作的過程中出現過問題,因此索性自持物業。
金鷹系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目前金鷹系已經在南京試水自行投建“全生活”業態的體驗式購物中心,未來金鷹系的新店中會越來越多以體驗式購物中心甚至綜合體的重資產模式出現,此前其剛剛投資蘇州著名的地標“秋褲樓”,擬改建成商業綜合體。
業界指出,上述這類轉型是有道理的,但零售業者必須注意自身實力、現金流和投資回報等,切莫盲目開發。
(第一財經日報 樂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