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0個重點城市非住宅總量將達5.64億平方米。目前商業地產總量已飽和,部分區域已過剩。未來人均商業面積繼續提升,人們消費觀念和行為方式繼續發生轉變,商業地產將不斷更新換代。在競爭激烈但專業性要求的背景下,快速地解決好目前商業地產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回歸商業本質進行價值挖掘與再造,將引領新的商業革命。
體驗式商業成趨勢
中國手機上網人群規模達5億,占全部網民的81%。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購物發生四個變化:購物空間立體化、購物時間碎片化、購物方式移動化、信息傳播社交化。購物行為的變化,直接顛覆了原先在固定時間、固定場所的購物習慣,商業地產電商沖擊。
商業地產企業也在擁抱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許多傳統百貨公司通過上線網購平臺,推出APP軟件,與微信合作等方式來應對電商沖擊。發展到2014年的中國商業地產行業,體驗性已經從營銷口號轉入產品實戰。從硬件的設計到招商,到運營管理,體驗感將會無處不在。但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態、還是高科技,各種體驗式的商業地產小趨勢的潮流不會改變商業的基本功能。體驗式商業,只會是錦上添花,不會是雪中送炭。
社區購物中心將火
社區商業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從國外發展來看,未來社區商業將成為商業地產發展的重心。有實力的開發商紛紛加大對社區商業的投入,包括萬科、金地、保利等。以抓住人們“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打造社區服務體系概念,滿足社區居民購物、服務、休閑、娛樂等需求。當前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商業基本全部自持,一線城市郊區和二線城市的部分非核心地段才會租售并舉。在三、四線城市存在大量散售的項目。
現階段更多開發商選擇銷售或租售并舉,這對企業的資金承受壓力較小,選擇自持需要足夠的抗資金壓力能力。隨著市場不斷成熟、金融市場不斷改革、REITS有望推進,越來越多的項目進入自持階段。
餐飲、百貨業定位求精準
有關人士表示,中國反腐行動拉開,五星酒店空置率上升;高端餐飲持續蕭條;國外旅游冷清。商業地產項目要及時調整。例如有些項目將五星級酒店改成辦公樓,高端餐飲的業態調整等。餐飲行業啞鈴形的消費結構將調整,未來將呈現紡錘形的結構,人均價格在20~80元的大眾化餐飲發展空間良好。新興的、具備互聯網精神的快時尚餐飲成為很多購物中心及社區商業的新寵。
在中國零售業,自有品牌的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發展自有品牌,從“零售商”轉型“零售制造商”,這個才是百貨業轉型的根本方向。由聯營轉變為自營,對企業的經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聯營模式下,百貨企業的管理重點是商場運營,而在自營模式下,百貨企業要對消費者需求有精準的定位,并擔負起采購、商品管理、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的重任。
(北京娛樂信報 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