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排隊、不用等待,掏出手機、輕輕一點,就能將看中的東西付完款帶走。這樣的移動支付場景,確實很方便快捷。現實中,使用情況如何?從兩三年前開始,杭州不少商場和購物中心開始陸續開通移動支付,但在動輒幾百上千元的商場消費中,使用的人并不多。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盡管目前移動支付已經覆蓋了商場中的大多數品牌,但就銷售額來看,移動支付在多家商場所占的比例還只是個位數。
停車費、面包店
小額支付最受寵
日前,杜小姐開著車載著朋友到商場休閑,用手機上淘的優惠券在面包新語買了愛吃的辣松面包和芝士小蛋糕。隨后,兩人在一女裝品牌看中了幾件衣服,試穿之后,杜小姐在柜臺里用自己的廣發銀行付了錢,盡管該柜臺也可以使用其他移動支付付款。
從兩三年前開始,包括銀泰旗下多家門店、杭州大廈等商場,都已經陸續開通移動支付,將此作為現金、銀行卡支付的重要補充。目前,除了個別商場之外,杭州大部分商場的統一結款臺以及自收銀的柜臺都緊跟潮流,開通了多種移動支付。“可以說,商場絕大部分的品牌都可以使用移動支付了。”多家商場人士如此表示。
不過據錢江晚報記者了解,真正使用移動支付來付錢的消費者并不多。“移動支付的比例很低,在銷售額中所占的比例還是個位數。不過每年也以個位數的增速緩慢增長。”銀泰商業集團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杭州大廈的情況也類似。如果在商場購買服飾鞋包等,選擇銀行卡甚至現金的顧客還是絕大多數。
不過,在一些百元以下的小額消費的支付時,比如商場里的停車費或者面包店、甜品店等,還是有不少年輕人愿意選擇移動支付。在城西銀泰城停車的顧客,很多都會選擇在地下2樓的自助機上選擇用支付寶付款。“不用排隊、不用找零、尋車路線自動索引,效率提高很多。車主只要15秒就能完成繳費。”據城西銀泰城統計,使用支付寶繳納停車費的比例能占到50~60%。只不過對于購物中心一年數十億元的銷售業績來說,這個數目并不算大。
不帶錢包帶手機
誰來貼錢是重點
“在網上購物時,基本上都是用支付寶、微信這些進行支付的,哪怕可以送貨上門后貨到付款。但一到實體店里,有相對大額的消費,還是第一時間會拿出信用卡。”消費者AMY說,盡管自己也是網購達人,每年通過支付寶和微信的消費也有好幾萬元,但在實體店里的消費,基本上還是以刷信用卡為主,畢竟這也是她多年的習慣了。
多年養成的習慣慣性也正是移動支付難以迅速火起來的原因之一。“要在短時間里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有商場人士表示。很多人在實體店還是愿意第一時間使用銀行卡,這是很多消費者的習慣,哪怕移動支付宣稱不用排隊,消費者的習慣并不是那么容易改變。
當然,想打動消費者,應該還是有招的,比較有效的一個大招就是向消費者貼錢。“比如說去打車、去便利店購物,都是靠支付寶、微信等貼錢來改變消費者的習慣。如果想要提高實體零售的移動支付比例,也得這么做,靠補貼來養支付入口。現在的問題是,誰來貼錢做這件事。”業內人士分析。
靠補貼來提高實體零售的移動支付比例或許是一個辦法,問題是,誰來貼錢做這件事。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