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形勢發生變化,超市業績的兩極分化更為突出。
超市行業的發展狀況日趨分化。根據各大超市的年報數據來看,增收不增利已成為一種常態,在13家上市超市公司中,9家超市的營收實現正增長,6家超市的凈利潤實現正增長。
我國連鎖超市的業績兩極分化更為突出,永輝超市是13家上市超市中惟一一家營收和凈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的超市,從而成為“商超黑馬”。人人樂、聯華超市、三江購物等均被業績陰線所籠罩,其中,人人樂的凈利潤下降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期下降2588.64%,震驚業內。
黑馬浮現
永輝超市同時發布了2014年年報和2015年一季報,兩份財報數據均顯示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幅度,也都領漲于同行。
其中,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永輝超市營業收入為367.27億元,相比2013年的305.43億元增長了20.25%;凈利潤8.5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18%;扣非凈利潤7.07億元,同比增長12.05%。此外,永輝超市201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顯示,報告期內永輝超市營業收入為111.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9.9%;凈利潤為3.64億元,同比增長19.03%。
根據財報數據來看,永輝超市的營收增幅在20%左右,這已經超過了沃爾瑪、大潤發、家樂福等零售巨頭的增幅。
2014年年報顯示,在永輝超市的營收構成中,生鮮及加工、食品用品、服裝收入各增長21%、21%和7%。
此外,在門店拓展方面,2014年,永輝超市新開門店51家,同時關閉9家,凈增面積46萬平方米。公司官網顯示,截至4月27日,今年新開門店數為16家。公司今年的經營計劃為,收入和凈利潤均增長20%左右,各至約441億元和10.2億元,新開門店60至80家。
永輝超市表示,今年將在完善新會員管理體系;加快供應鏈整合、協同、對標及聯采,提升進口商品、直采商品以及OEM商品銷售;做好O2O轉型,發力移動端,設計、優化、建設電商物流配送服務能力等方面下工夫。
另外,永輝計劃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同比增長20%左右;新開門店60至80家。永輝一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3月30日,永輝開業門店數量為343家。已簽約未開店項目為173家。如此一來,未來兩三年,永輝的開店速度可能將維持在年均70家門店左右。
在業態布局方面,精品店業態——“Bravo精致超市”是其近兩年布局的重點業態,目前永輝旗下Bravo精致超市門店都是近兩年所開,門店分布于北京、上海、福州、重慶等城市。根據永輝超市做的兩年期門店營業收入同比調查,在其大賣場、賣場、社區店、Bravo精致超市4個業態中,Bravo精致超市的同店同比增長最高,達到7.68%。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表示,永輝超市通過股權介入方式相繼與國內連鎖超市巨頭中百集團以及聯華超市形成戰略合作,預計2015年采購量達到千億,有望從采購端獲得顯著議價優勢,核心競爭力將顯著增強。同時,隨著57億定增資金的到位,公司各方面布局也將提速,除了渠道、外延并購之外,信息化升級、中央廚房以及供應鏈等配套環節也將全面升級。
中金公司認為永輝超市的成長后勁充足。第一,行業內合縱連橫,永輝超市已參股中百集團、人人樂,并成功委派兩名董事進入中百董事會,預計未來雙方在采購、物流、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協同效應將有望加強,不排除永輝未來在行業內繼續整合的可能;第二,產業鏈延伸,與上海煙糖、上蔬集團合作,入股金楓酒業等公司,能提升永輝超市的產品品質及采購優勢,提高盈利能力;第三,引入優質戰略投資者DairyFarm,增強永輝的資金、產品、供應鏈等實力,提升中長期成長潛力。
僅四家實現雙增長
在13家上市商超當中,增收不增利已成為常態,其中只有4家商超實現雙雙正增長。其中,營收增幅最大的是紅旗連鎖,其次是高鑫零售;凈利潤增幅最大的是卜蜂蓮花,其次是中百集團。
年報數據顯示,紅旗連鎖在2014年實現營收47.64 億元,同比增長7.37%,營業利潤1.88 億元,同比增長10.6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0億元,同比增長8.43%;實現經營活動凈現金流2.79億元,同比增長0.05%。
紅旗連鎖依托門店優勢打造本地化的O2O平臺,去年12月IMP(Integratedmarketing platform)正式上線,首批在近800家門店投入使用。并聯手支付寶、微信、渤商所等平臺,結合線下1600家門店網點優勢,以“商品+服務”為特色,打造本地化O2O平臺。該公司表示,2015年將不斷拓展門店,并加大對門店的經營管理力度,進一步壯大公司規模。同時,將以黃果蘭網絡公司為平臺,發揮其人才優勢,結合1600家門店網點優勢,引導線上線下資源相互融通,打造具有紅旗連鎖特色的移動互聯網平臺。
高鑫零售年報顯示,銷售貨品所得營業額為人民幣891.36億元,同比2013年度的839.58億元增加51.78億元,增幅為6.2%,同店銷售增長為-1.6%。而租金收入所得營業額為人民幣27.19億元,較截至2013年度的22.37億元增加4.82億元,增幅達21.5%。高鑫零售直至去年年底,毛利為209.98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23.85億元,增幅為12.8%,毛利率為22.9%。
高鑫零售董事會主席鄭銓泰在年報中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源于年內新開49家綜合性大賣場,其中歐尚品牌新開門店9家,大潤發品牌新開40家。截至年底,全國共有372家綜合性大賣場,總建筑面積約為1000萬平方米,其中約67%為租賃門店,33%為自有物業門店。
其中,大拇指、大潤發及歐尚品牌在2014年度的銷售額較2013年度增長21%,大潤發華中物流中心于2014年10月投入運營,而飛牛網也在去年上線運營。鄭銓泰表示,該公司的兩個品牌將于2015年開設若干3000至5000平方米的小型門店,另外,已決定將飛牛網資本增加人民幣5億元。
此外,卜蜂蓮花的凈利潤增幅在這13家上市商超當中排名第二。該公司年報顯示,2014年卜蜂蓮花實現營收109.12億元,同比增長0.3%,股東應占虧損凈額5840萬元。
中百集團年報顯示,該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69.09億元,同比增長2.61%;利潤總額2.59億元,同比下降2.25%;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9.03%。
中百集團去年進行了大力度的調整發展戰略,通過梳理完善了開店與關店機制,新開門店與物業方約定退出條款。加快老店提檔升級改造,加大轉型調整工作力度,全年改造升級門店31家,通過形象升級、優化購物體驗、加強精細管理,最大限度挖掘內生增長潛力。圍繞提升新店貢獻度,積極發揮主力業態的市場優勢,通過探索發展“好邦”加盟便利店、 24小時便利店搶占市場份額,進一步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加大項目調整力度,壓縮了仙桃中百廣場投資規模,退出襄陽購物中心建設項目。
緣何虧損
一邊是業績長線飄紅,一邊是業績陰線籠罩。
最令業內震驚的當屬人人樂,該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人人樂實現營業收入121.1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71%;營業利潤虧損約2.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49.32%;實現利潤總額虧損3.9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00.0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8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588.64%。
受報告期經營業績虧損的影響,報告期末,人人樂公司總資產68.79億元,較期初下降7.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東權益27.06億元,較期初下降17.88%。人人樂表示:“公司資金運行正常,整體財務狀況穩健。”
據了解,2014年,人人樂關閉了18家門店。此外還雪上加霜,報告顯示,“2015年1月,人人樂公司發現全資子公司天津市人人樂商業有限公司所屬分支機構天津市人人樂商業有限公司遷安購物廣場存在財務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侵占公司財產的重大嫌疑,本次事件對公司2014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人人樂已經進駐3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120家門店,但真正有影響力且超過十家門店的只有廣東、陜西、四川和天津、河北,在當地具有一定優勢的則只有總部廣東和陜西。這種倉皇的布局方式雖然一時可以給人“百花齊放”的感覺,但當企業內部人財物管理和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就會非常糟糕。
該人士還指出,人人樂2014年巨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多達18家長期虧損的門店,造成直接損失近844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一年(2009年)新開的8家門店在2014年被關閉,讓人不得不懷疑:人人樂在上市前的大步快跑,給后期帶來了多么大的經營難題和經營損失。
從關閉門店的區域來看,人人樂大本營華南區頻繁關店,子公司深陷虧損泥沼,帶來了子公司乃至整體的虧損。全國除西北區盈利外,有22家子公司虧損,其中華南17家子公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廣州市已連續5年陷入虧損,子公司虧損金額多在300萬至4000萬元。這種大面積的虧損必然導致公司整體業績潰不成軍。
此外,聯華超市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聯華超市的營收為291.52億元,同比下降4.1%;凈利潤為0.31億元,同比下降41.04%。這是繼2013年以來,聯華超市凈利潤大跌之后的再次“跳水”。對于此次盈利大幅下降,聯華超市認為主要歸因于所從事的零售業市場競爭激烈,以及成本費用的剛性增加,特別是人工成本的上漲。
據記者了解,前三季度聯華超市實現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約241.68億元人民幣,營業成本約192.17億元,未經審計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5116.44萬元,截至今年9月底資產規模約187.42億元。
專注社區超市的三江購物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度三江購物實現營業收入44.44億元,同比減少5.23%,其中,主營業務收入42.86億元,同比減少4.97%;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1.1億元,同比下降26.88%。去年三江購物新開業門店8家,關閉4家門店。
2014年第四季度三江購物營業收入10.25億元,同比降低6.59%;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525 萬元,同比下降61.59%,主要是由于三江購物第四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所致,而費用率同比增長1.52個百分點,這或許是關店所致。
(中國商網 向勁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