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購物中心和車位,可說是開發商手中自持分量最大的兩種物業類型。雖然都屬于“廣義商業”,但提起購物中心,業界人士口中會滔滔不絕謂之“運營”。招商難、運營難的問題是新開業的多個成都購物中心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購物中心數量眾多,分布過于密集,難免形成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近年新建并開業的購物中心有多個體量超過15萬方,部分甚至超過20萬方,按照這樣的體量,應當定位為區域級、城市級的購物中心,但新建的這些購物中心所處的位置卻多為新樓盤集中、入住率不高的區域,或者部分購物中心所處區域的主力消費人群的購買能力跟購物中心在品牌招商時所定位的消費檔次并不一致,造成了人氣不足、入駐品牌段時間開業后即撤店的情況。
購物中心開業潮與品牌關店潮齊飛
據銳理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4月,成都購物中心總體量超700萬方,位居全國第一,購物中心同質化競爭嚴重。目前成都主城區(含高新區)有數據可查的購物中心數量為71個,平均每個行政區約12個。在這71個購物中心里,已開業52個,在建19個。
在成都商業地產市場上,“合久必分”的案例不在少數,僅僅在今年,就有紅牌樓萊蒙置地廣場天虹百貨、IFS的卡爾拉格斐、仁恒置地的BOSS品牌、來福士廣場的JiongBox等品牌撤出。大規模的購物中心品牌撤場潮盡管沒有出現,但這一領域的競爭激烈程度也可想見。
2013年以來,成都的大型購物中心開業量一直穩居全國之首,風險系數也全國第一。購物中心同質化競爭依然嚴重,招商、經營困局難破。
但即便是這樣,仍然有諸多購物中心繼續涌入。僅今年,就有大悅城、樂天百貨、華置廣場The one、郫縣花樣世界 奧特萊斯、新光天地、光華新城、龍之夢 鵬瑞利新城、龍湖金楠天街、萬科鉆石廣場、美國城、首座MAX、華潤熙悅廣場、銀泰城、天來國際廣場等接近20家大型購物中心將要開業。這其中,8成以上都位于成都主城區。
哪怕某些媒體把這些大型賣場的愿景,夸贊到一塌糊涂,但想象下未來這些商業賣場之間爭奪客流的血拼,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從積極的一面說,這些大型商業的業主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上市房企或者有上市圖謀的品牌開發商,從年報角度也需要這些企業自持并運營相當數量的“優質物業”。所以大賣場連串開張的場景,未來兩年還會繼續。
超大體量購物中心去錯了地方?
在16個體量超過15萬方的購物中心中,可以至少圈出一半項目位于城市新區或舊城改造區域,由于這些區域的土地出讓時間較為集中,且政府土地出讓時對商業用地的配比較高,這些區域的商業供應量較大,加之目前居住氛圍還不濃厚,或剛剛開始進入交房入住期,因此這些地方的購物中心招商難、人氣差、商戶撤場較多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一方面要求開發商在商業運營上需要持續投入,另一方面也有待在商業競爭的過程中重新進行資源配置、商業業態調整。
另外,由于受到電商的沖擊,購物中心的營業額普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有較大營業面積的超市、兒童業態的購物中心情況相對樂觀,單純主打高端百貨品牌或“體驗式消費”的購物中心,正在經歷較為艱難的時期。
(銳理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