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連鎖收購互惠超市的傳聞塵埃落定。紅旗連鎖昨晚發布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4.23億元,收購四川省互惠商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互惠超市)及其關聯公司的超市業務資產及配套資產。自5月13日停牌的紅旗連鎖,也將于今日復牌。
值得注意的是,為完成“上市3年開店2100家”目標,紅旗連鎖擴張門店的腳步更加多元化。昨日召開的紅旗連鎖董事會會議還審議通過議案,將采取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含),用于超市門店的新建和升級等。
涉及388家門店
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近9億
公告顯示,紅旗連鎖籌劃使用不超過人民幣4.23億元收購互惠超市的超市業務資產及配套資產。
其中,門店資產主要包括388家、58000多平方米門店及店內設施設備,分布于四川省內的成都市、綿陽市、雅安市、南充市;配送中心資產主要包括67258.47平方米土地使用權、建筑物、構筑物、地面附著物,及相關設施設備、運輸車輛等;另外還有約500畝農莊資產的農田經營權、房屋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其他輔助設施和生物資產。
紅旗連鎖公告稱,本次籌劃收購的資金來源擬使用公司超募資金和自有資金。目前,公司對擬收購資產進行了初步估價,預估總價值不超過3.9億。此次收購支付方式為按資產交割進度分批付款。預計新增門店可實現銷售收入近9億元。
完善網點布局
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
紅旗連鎖公告稱,通過收購互惠超市相關資產,將有助于完善公司門店網點布局,擴大市場占有率,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昨晚,成都商報記者第一時間連線紅旗連鎖董事長曹世如,她預計收購互惠超市將為紅旗連鎖帶來3000萬元的利潤增長。
記者昨日走訪紅星路二段、藩庫街、桂王橋南街看到,原互惠超市部分門店已重整開業,工作都穿著紅旗連鎖的紅色制服。據了解,此次收購一旦完成,現有的“互惠超市”店招將陸續更名為“紅旗連鎖”。
今年3月份,紅旗連鎖才以2.38億元收購了紅艷超市的超市業務及相關資產,門店迅速增至1700余家。此次收購互惠超市的388家門店及店內設施設備后,紅旗連鎖的門店規模將超過2000家。對于是否還有其他收購計劃,曹世如表示,“收購這件事情要謹慎,而且要符合企業自身發展。”
定向募資10億元
用于新建超市門店等項目
昨日召開的紅旗連鎖董事會會議還審議通過議案,擬采取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含),資金具體用途為:6.6億元新建超市門店、0.9億元用于超市門店升級改造、1.4億元用于社區O2O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推廣、1.1億元用于龍泉驛區西河鎮及溫江區物流配送中心升級建設。
公告顯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價格不低于11.80元/股,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8475萬股(含),發行對象為不超過10名(含10名)的特定投資者。
(成都商報 記者 賀華玲)
曹世如如此評價潘世偉:能在困境勇敢面對,是個負責任的人
繼今年3月份收購紅艷超市后,紅旗連鎖又籌劃收購互惠超市。紅旗連鎖董事長曹世如對于此次收購如何看待?在零售業普遍遇困的大環境下,紅旗連鎖為何逆勢而上?曹世如又如何評價昔日的對手、如今的伙伴———互惠超市創始人潘世偉?昨日晚間,成都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紅旗連鎖董事長曹世如。
成都商報記者:為什么會想到收購互惠超市?看中哪些方面?
曹世如:收購互惠,給紅旗連鎖帶來的最直接效果是加速發展,有利于“紅旗”網點布局更加完善,加強線上線下融合,更好地向“互聯網+”企業轉型。同時,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稅收。
收購互惠,起初看來是市場運作、企業發展的需要。互惠有龐大的網絡資源,互惠位于大豐的倉儲物流中心,地理位置好,輻射能力強,紅旗連鎖使用好后,將優化配送結構,加大配送力度,能夠讓消費者購買到更新鮮的商品。
紅旗連鎖更是一家有擔當的企業,收購看中的不僅是經濟效益,更是社會效益。隨著收購的推進,紅旗連鎖深深地感覺收購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牽扯到互惠數千名員工、供應商,需要勇氣、智慧和胸懷。收購過程中,紅旗連鎖自身發展穩步有序,再次檢驗了紅旗連鎖的資產整合能力和團隊凝聚能力。
成都商報記者:紅旗連鎖今年以來,并購動作頻頻,在零售業普遍遇困的大環境下,紅旗連鎖為何逆勢而上?
曹世如:目前零售業處于大浪淘沙的過程,紅旗連鎖逆勢而上,是在可控的范圍內,其決策的基礎有可靠的團隊、多年的經驗,有著自己核心的競爭優勢和企業文化。紅旗連鎖在不斷改變自己、超越自己,我們的目標是真正做到“互聯網+零售企業”。我們的網購、社區服務、微信支付等都已啟動。
成都商報記者:從幾次的收購中,您認為這些企業沒能走長遠的原因是什么?紅旗與它們形成差距的原因在哪里?
曹世如:走近這些企業后,發現最大的問題是管理問題。健全的財務制度,每個環節嚴密的管理,是作為上市公司的紅旗連鎖與它們最大的差別,紅旗連鎖隨時都可以調出每一筆賬,內部管理機制是相互監督的。紅旗能做到“三無”,就是沒有呆滯賬務,沒有積壓商品,沒有積壓問題。
另外,家族式管理是走不長遠的。一個企業要想走長遠,必須引進現代管理制度,比如紅旗連鎖,大的決策都是通過董事會,而董事會的構成有很多專家予以論證。
成都商報記者:您如何評價潘世偉?
曹世如:潘世偉在四川率先開便利超市,有獨到的眼光,捕捉到了商機。但當互惠形成一定規模后,就顯得管理能力較為欠缺。最終企業日漸衰落,但這個時候,他能在困境勇敢面對,是個負責任的人。成都商報記者 賀華玲
曹世如寫下的結局
互惠的門店將得到保留,所有互惠的員工,只要愿意跟隨紅旗,就絕不會失業
紅旗與互惠,這一對貼身肉搏近20年的老冤家,如今終于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作為與成都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最為熟悉的兩位老朋友,紅旗與互惠長期位居成都連鎖超市一、二名,兩者之間的斗法從未停止。多年以來,成都人見證了這對“宿敵”的紛爭、暗戰、糾葛,甚至刀光劍影、悲歡離合。而曹世如與潘世偉,兩位成都零售業傳奇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也伴隨一場即將實施的逾4億元重大資產收購,就此了結。
在成都不少地方,紅旗的隔壁就是互惠,或者互惠的對門就是紅旗。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距離太近的門店,紅旗接手整合后估計會直接砍掉。但曹世如近日卻向成都商報記者給出了另一個答案———
第一回合 初試身手,互惠勝出
其實許多人并不知道,互惠超市頂著“四川首家”的光環。早在1994年4月,原本做自行車生意的潘世偉,因為在棕北小區的家附近買東西不方便而突發奇想,干脆在小區開辦了第一家互惠超市,這也是四川第一家自選超市,轟動一時。
多年以后,互惠董事長潘世偉在一次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承認,第一家門店原本預計虧兩年,沒想到開業當天銷售額達4萬元,第一個月就完全實現了盈利。一切順理成章,潘世偉半年內又開了第二家互惠超市,到1995年已經開出12家分店。
彼時,曹世如仍在老牌國營紅旗商場上班,擔任商場批發分公司經理。1996年,在落后互惠兩年多后,曹世如帶領的紅旗商場批發分公司終于在梁家巷開設出第一家紅旗直銷批發商場———這就是紅旗連鎖的雛形。其商品價格便宜、質量放心,加上國營老字號的影響力,一時大受市場歡迎。當年,曹世如就一口氣開出了8家分店。
不過在選址上,因為擔心紅旗商場的反對,曹世如特意避開了黃金地段,而把超市開在離市中心較遠的社區里、工廠旁。隨后4年,曹世如陸續在成都開了30多家分店,但與互惠超市大多選在市中心相比,紅旗超市當時明顯落于下風。
第二回合 紅旗改制,平分秋色
到2000年,曹世如帶領紅旗商場批發分公司改制,背負1000多萬元債務與紅旗商場脫鉤,創立成都紅旗連鎖有限公司,此后明顯加快了擴張步伐。
不過,由于改制初期資金短缺,紅旗連鎖一度采用了加盟方式,最多時達到200多家。但加盟店的管理也帶來了許多麻煩,當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紅旗連鎖果斷出手,悉數收回甚至關掉了這些加盟店。
與此同時,紅旗連鎖與老東家紅旗商場的矛盾,也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比如,二者的“紅旗商標之爭”已持續數年。到2005年初,紅旗商場由于經營不善已經負債8000多萬,瀕臨破產。
2005年3月,紅旗商場300余名持股職工中,有100多人將股權委托給曹世如行使,加上曹另行收購的部分股權,在短時間內曹世如掌握了紅旗商場超過1/3的股份。最終,曹世如得以重組紅旗商場。在納入紅旗商場后,紅旗連鎖開始與互惠超市在成都市場分庭抗禮。
彼時的互惠擴張以連續開設直營店為主,偶爾伴隨少量并購,鞏固自己的領頭羊地位。2005年底,互惠超市收購了成商集團下屬的30余家便利店,交易完成后直營門店突破了600家,迎來了一個發展高峰。
第三回合 紅旗上市VS互惠衰落
時間進入2009年,紅旗連鎖的快速發展已經引起各路資本關注。但曹世如并不感冒,當時紅旗連鎖每月有上千萬元盈利,她不明白為何要上市,上市有什么好處。
不過,當曹世如明白一家企業要大發展還是應該借助資本的力量之后,她接受了上市的建議。2010年6月9日,紅旗連鎖公司整體變更為成都紅旗連鎖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是紅旗連鎖發展的又一個重大節點,也是紅旗、互惠兩家的分水嶺。”長期關注紅旗、互惠的四川省連鎖商業協會會長冉立春告訴成都商報記者,2010年是中國零售行業轉型的一個重要契機,紅旗恰好抓住了這個機會。
反觀互惠,“當年互惠最輝煌時超過1000家門店,有不少戰略投資者都希望與其合作。我本人也曾經給互惠牽過線,但全都被拒絕。”冉立春說,潘世偉的看法是,互惠上市干什么?一上市盯我的人更多了。有消息稱,潘世偉前后至少拒絕了超過十家資本拋來的橄欖枝。而多年來,互惠的公司治理結構也未作出大的改變,其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長期為人詬病。特別是后來潘世偉的主要精力轉做其他事情,將互惠交給家族其他人打理,導致問題越來越多。
紅旗連鎖雖然在此期間經歷過上市暫停的計劃,但等到2012年9月5日,紅旗連鎖終于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中國便利連鎖第一股”。
有了資本助力,紅旗24小時店、紅旗快捷店、社區O2O服務站等業態相繼推出。彼時,互惠已經暴露出成本上升、利潤下滑、擴張受阻等問題,到2014年更是陷入經營困境。
第四回合 并購互惠,潘世偉說再見
隨著另一家本土連鎖超市舞東風的快速崛起,互惠這個昔日的“成都老二”,漸漸被擁有700多家門店的舞東風趕超。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惠超市的危機今年初爆發后,其首先想到的拯救對象并不是紅旗,而是舞東風。3月27日,潘世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引入戰略投資者,雖然并沒有透露戰略投資者是誰,但出席發布會的成都商報記者從權威渠道證實,這個戰略投資者其實就是舞東風。直到這個時候,互惠仍不愿意與“老冤家”紅旗合作。
但互惠與舞東風的戰略合作計劃,因種種原因胎死腹中。當前往互惠總部要債的供應商越來越多的時候,當一家家互惠超市門店漸次關門的時候,潘世偉已經沒有選擇,能夠出手拯救互惠的只剩下紅旗。
冉立春承認,他起初也沒想到兩家真能走到一起。多年來,紅旗與互惠在管理方式、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而且兩家的店鋪重疊性也非常高。冉立春認為,這種距離太近的門店,紅旗接手整合后估計會直接砍掉。但曹世如近日卻向成都商報記者給出了另一個答案:互惠的門店將得到保留,所有互惠的員工,只要愿意跟隨紅旗,就絕不會失業。
在將互惠轉手之后,一代商超大佬潘世偉也到了告別這個舞臺的時候。盡管潘世偉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請求,但其不得不承認,將互惠交到紅旗手中,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成都商報 記者 李偉銘 賀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