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今年1-5月社會消費品及其中的化妝品零售總額增速對比看來,社會消費品整體增長趨于穩定,化妝品消費整體放緩,尤其5月首次低于9%。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據《中國個性化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近年來化妝品的消費一直呈增長趨勢,1-5月增速有所放緩,因其主要受制于季節性驅動。當前雖有部分美容護膚品備戰6-8月銷售淡季,發力線上“66”聚劃算大促,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從近年美妝類目銷售情況看來,化妝品消費增長類目中最快的是BB霜,該品類孕育了幾何級增速產品的“她經濟”。另外,消費熱點似乎有從商品轉向服務的趨勢,而美甲行業被認為蘊藏了服務業大商機。
1-5月化妝品零售額805億元 增長9.5%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國家統計局發布2015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95億元,同比增長10.1%。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297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化妝品類目5月零售總額為160億元,增速為7.6%,而1-5月份化妝品零售總額為805億元,同比增長9.5%。(如下圖)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高級統計師藺濤表示,整體看來,5月份吃穿用類商品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單位吃、穿和日用類商品零售合計同比增長12.8%,增速比上月略快0.1個百分點,日用品類商品也都保持兩位數增長。
根據今年1-5月社會消費品及其中的化妝品零售總額增速對比看來,社會消費品整體增長趨于穩定,但化妝品消費整體放緩,尤其5月首次低于9%。據記者了解,基于夏季皮膚新陳代謝旺盛,部分消費者注重防曬不重視護膚,因而6-8月被視為化妝品銷售淡季,因此該階段內化妝品消費增量是否又將呈現新低?
“淡”季 護膚類齊聚聚劃算
都說“淡季做市場,旺季做銷售”,但當前多數商家改變了策略,在接下來所謂的化妝品銷售淡季中,部分美容護膚品卻在摩拳擦掌積極備戰。日前聚劃算為期兩天的“66”大促已結束,美容護膚類目反響平平,位居第一的韓后銷售額約為200萬元,自然堂位居第二,約為192萬。根據TOP10商家名單顯示,在網上化妝品類目的銷售中,本土品牌的競爭力大于外資品牌,這或多或少歸功于價格優勢。
季節性驅動雖影響了近幾個月的化妝品銷售表現,但無論線上線下渠道,在適當增加應季品銷售外,把準品類趨勢都將是提升業績的良方。那么,在化妝品消費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對消費總額貢獻最大的是什么品類?
個性化消費大數據:BB霜大熱 美甲藏服務業大商機
借助阿巴大數據,第一財經打造了中國最大的個性化消費數據庫。其中的《中國個性化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女性的消費購買力表現強大,互聯網+同消費關聯后,“她經濟”成為把脈個性化消費的一把鑰匙。近年來,化妝品的消費一直呈增長趨勢。2013年,彩妝類產品如口紅、眉粉等的年銷售增速都超過了100%。而最受網民最關注的彩妝產品BB霜,2008年BB霜品牌僅有13款產品,銷售額僅為56.32萬元,隨后其銷量卻呈幾何級數強勢增長,2013年在售數量達165款,市場規模估測達115億元,2014年繼續攀升至150億以上。
由于互聯網降低了服務消費交易成本,擴大了服務消費覆蓋面,有些服務性產品正因此面臨一個大時代。近來中國美甲行業盛行,除明星蔡依林等人開美甲店格外引人注意外,全國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涌現出甚至超過沙縣小吃曝光率的美甲店。
2014年,美甲工具類產品的銷售規模排名在整個行業雖僅位列第89名,但它的增速排名卻位列第3名。有意思的是,這一品類此前3年內的銷售并未進入過阿里大數據銷售的前160名,這證明小品類也能孕育大未來。
此外,消費熱點正從商品轉向服務,阿里大數據發現,WIFI租用服務的購買金額在2014年大幅增長了392.31%,增速排在所有品類產品的第12位。因此,門店適當增加WIFI服務有助于促成夏季銷售。
(C2CC傳媒專稿 記者/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