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喝著喝著就去逛店了
你還以為自己在休閑
在上海K11商場內的有一個咖啡館,是西太后VivienneWestwood開的,據說才開了2個多月,銷售已經很火爆,經常會出現10多張桌子50多個座位滿員的現象,單日超過1萬元的營業額也不少見。45元錢一杯的咖啡對很多人來說也不算太貴,甚至有人愿意為了等位而在店鋪閑逛——因為這個咖啡店和品牌本來的店鋪是連通的,走幾步就可以在店里自由試穿,還能在沙發上休息片刻。據說VivienneWestwood還明顯帶動了銷售,那些喝著咖啡的年輕人一開心就順道購物回家了,鞋包銷售受到的影響最顯著。
最近,試圖以這種模式來延伸產業的大牌并不少見。Gucci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古馳博物館底層有一家咖啡館,參觀者和游客可以自由點餐,同樣在日本也有一家Gucci的咖啡館。但是在中國即將開業的這家“1921Gucci餐廳”將以餐廳的形式出現。上海愛馬仕之家提供付費的香檳以及咖啡甜點,只是沒有用特別明顯的店鋪形式而已。Burberry和LV等也在全球各處布點。
以前那叫提高“附加值”
未來將成為主流業態
五星酒店不少大牌都開了,但都不便宜,比如倫敦的寶格麗酒店住一晚的花費要六七千元人民幣,想必上海即將開業的寶格麗酒店住宿的價格也不會低,但一杯咖啡,卻是很多人都消費得起的。
“從墻壁的設計,到蛋糕餐盤、甚至是咖啡本身,無處不在的logo讓你躲都躲不掉。不知不覺就沉浸到氛圍中了,這種攻心術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年輕人愛喝咖啡,可以為未來積聚新的年輕客戶群。”一位業內人士說,“買大牌包這事沒法經常干,但喝咖啡、吃飯絕對可以,很多人也很享受這種新的滿足感,或者說是‘新的炫耀’。”
大牌們的店鋪正在悄悄發生變化,還不僅僅是咖啡館,這其實是一個從單一產品轉向生活方式品牌的過程。“我剛從歐洲回來,考察了很多店鋪,藝術展覽、酒廊、咖啡餐廳、博物館都是很多大牌選擇的方向,比如Prada的基金會、Ferragamo的博物館、LV的藝術空間,都和店鋪結合起來了。”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在接受錢江晚報記者采訪時說,“BV在上海也有一個店鋪做了藝術空間,做一些合作展覽。”
周婷覺得,從目前來看,各種跨界經營還是噱頭成分居多,但這慢慢會成為主流,傳統店鋪不變也得變。“如果嘗試效果好,大牌們未來可能會打算全面的門店改造,把最好的店鋪做成生活方式型,增加顧客粘度。”
早幾年,大牌的這些服務都被稱為“附加值”,但如今,這即將成為主流業態,也就意味著門店功能和服務客戶的手段變了。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