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權威零售研究機構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對中國一二級城市(38個城市)范圍內百貨店化妝品專柜的銷售匯總數據顯示,百貨渠道化妝品市場規模依然在持續擴張,其中,也呈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大體量之上,百貨渠道同比再增5%
在大家都在唱衰實體零售的時候,百貨渠道用搶眼的數據刷了一下存在感。
在2015Q1,百貨渠道化妝品零售額達到了95.5億元,同比增速為5.1%;銷售量為3586.1萬件,同比增速為1.2%。去年同期百貨渠道化妝品銷售量同比增速為-3.6%,今年則明顯回溫,體現了消費者對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加大。
△注:本數據中整體市場指狹義的化妝品市場,只考察護膚品和彩妝兩大品類,下同
為什么這么說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人們手里的錢多了,就愿意掏錢買更多的化妝品了。這就是著名的“口紅效應”。
同時,因為大家變得有錢了,所以在購買化妝品的時候,更加傾向于買高端產品。因此,高端化妝品的增長趨勢明顯,百貨渠道面臨消費升級。
中怡康數據顯示,高端化妝品的銷售額進一步提升,由2014Q1的46.0%發展到49.2%,增幅達到12.5%,中高端化妝品的銷售額份額也增長12.3%至14.9%,增速高于整體市場平均的5.1%。相比之下,中端和低端化妝品則分別下降了5.1%和10.1%。
隨著化妝品銷售渠道的日益多樣化,各渠道之間的競爭也趨于白熱化,各品牌之間在渠道之間的選擇與運營也更加微妙和精細。高端品牌在百貨渠道的風景獨好,卻在電商、微商等渠道中的銷售策略上不如操作更加靈活的中端品牌。
隨著化妝品關稅的降低,國際化妝品集團紛紛宣布將下調中國市場的進口品牌產品售價,這將會進一步促進國內消費升級。下半年百貨渠道品牌在這場升級中將面臨怎樣的變化,值得期待。
百貨大亂斗,本土集團/品牌雙雙挺進八強
從集團的層面來看,百貨渠道化妝品前十的化妝品集團占據了市場80%以上的份額,市場集中度很高。
歐萊雅集團絕對優勢依然處于化妝品市場的領軍地位,但營銷情況表現不佳,市場份額由27.1%下降到25.1%,同比銷售額增速為-2.5%。即便出現下滑,也仍比排名第二的雅詩蘭黛集團在份額上多出10個點,足見歐萊雅集團的勢力之大。
市場表現最為搶眼的是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市場份額由4.7%擴大到7.0%,躋身第5名。增速更為驚人,高達56.6%,猶如一匹黑馬。這說明,隨著近年的火熱,韓品在百貨渠道越來越搶手,增長趨勢明顯。
再從品牌的維度來看,TOP10品牌把持了整體銷售額的47.1%。
雖然歐萊雅集團占據百貨渠道的絕對優勢,但旗下表現最佳的品牌蘭蔻只排在第二位,去年同期,蘭蔻排名第一。雅詩蘭黛以9.3%的份額超越了蘭蔻,成為百貨渠道的新一代霸主。
歐萊雅集團旗下共有蘭蔻、歐萊雅、美寶蓮3個品牌上榜。相比之下,各大主力品牌在百貨渠道的競爭更加慘烈。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化妝品企業中,上海家化也以2.7%的份額位列集團榜第8,其中佰草集以2.6%的份額位居品牌榜第8,超過了玉蘭油和美寶蓮。作為本土百貨渠道第一的護膚品品牌,佰草集的確給國貨長了不少臉。
百貨渠道,什么產品最好賣
面部產品雖占護膚品整體份額的一半,但是所占份額已由去年同期的31.4%降至30.2%。相比之下,面膜在2015Q1市場表現中脫穎而出,以22.5%增速領跑整個護膚市場。面膜在銷售量上的增速高達60.3%,銷售額份額達到了5.8%。可見,人們對面膜需求量在不斷擴大,從而帶動了面膜市場暴發式的增長。
而彩妝市場份額的上升也在百貨渠道得到印證。在2015Q1,彩妝的增速達到11.4%,驗證了彩妝具有相當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其細分品類唇部彩妝,在彩妝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2.0%,近兩年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2015Q1同比增長為28.2%。
(數據來源: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