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瑞斯博士在二十五年前創立了品類管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并由此推動了全世界消費品制造和零售行業的發展,是今天這個消費品市場格局的重要塑造者之一。
作為“品類管理之父”,博士親自輔導或講過課的零售企業,有數百家,包括幾乎全部美國、歐洲企業和大部分南美企業。亞洲零售企業學習品類管理,以日本的永旺最為積極,曾經請博士和他的同事做過很深入的交流與指導。很遺憾的是,直接跟他交流過的中國售企業領導者卻鳳毛麟角。
商品如同作畫的顏料
去年,廣東嘉榮的淡云峰副總裁跟哈瑞斯博士有過一次面談,交流了一部分在實際經營中遇到的深層次問題。博士后來曾經評價說,如果中國零售企業的領導都能像淡總一樣對品類管理認真思考,勤奮實踐,中外零售企業在經營技術上的差距會迅速縮小,乃至消弭。
那次面談時,淡總曾這樣問博士:“這么多年來,我聽了很多人講品類管理,但始終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好像在基本概念上沒有真正聽懂,我很想聽聽您的解說,到底什么是‘品類管理’�!�
博士略有所思,然后說,“設想一幅畫,是用各種顏色的色片拼起來的,整幅畫表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假如我們把零售門店的經營,看成是要做一幅讓顧客著迷、有著動人故事的圖畫,那么各個品類的商品,就是我們手里的色片。品類管理就是把這些五彩繽紛的色片拼成一幅美妙圖畫的方法。”
用不同品類的商品組合起來,門店就是一幅引人入勝的圖畫
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出版《品類管理》至今,已經過去了15年。協會為了推動中國本土零售企業經營技術的提升,在宣講和推廣品類管理上做了大量的投入,可以說是唯一核心的推動力量。反觀國內零售企業,能夠把品類管理的方法切實融入到經營實踐中的還是少之又少。即使那些少數號稱已經實施了品類管理的企業,也都有很強烈的被供應商左右的影子,總是離不開像寶潔、高露潔、強生這樣的消費品供應商,或者尼爾森這樣的消費市場數據經營商,或者JDA、SAP這樣的軟件供應商。零售企業如此學來的東西,局限于供應商不同利益角度的政治性偏見肯定是免不了的。這就像賣藥的、賣保健品的和賣醫療儀器的人給病人開出的方子,對治病也許有效,但根本動機還是要賣出他的東西。
哈瑞斯博士認為,中國零售企業做品類管理的時機,最近一、兩年才剛剛成熟。在此之前,靠開店擴張一直是成長的主要方式。現在,隨著開新店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提升經營技術水平,提高現有門店效益,才成為企業領導人的主要關注點。只有當領導們認識到是否實施品類管理是一件會影響企業未來生存與發展的大事,他們才可能厘清各種利益關系,摒棄供應商的政治性偏見,像世界上所有優秀的零售企業曾經做過的一樣,把真正意義上的品類管理,融入到企業戰略和業務流程之中,變成經營優勢的基因符號。
零售經營如同作畫,開超市的都該是個藝術家
- 該帖于 2015/7/11 11:4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