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鎬的形象貼在 innisfree (悅詩風吟)漂亮的店鋪門口,他溫暖地笑著,如果配上臺詞,最近可能是:“面霜減價 20 元……”
7 月 15 日,不少韓國化妝品要換上更低的價格標簽了。雖然這些面膜、面霜們有的只下降區區幾元或十幾元錢,許多年輕女學生、職場新人還是免不了興奮地議論一番。
“中國政府將化妝品關稅從5%降到2%,是給了外資公司一個信號,大公司、大品牌都會公開響應的。”一位美資化妝品牌高管告訴《好奇心日報》記者。
愛茉莉太平洋,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不久前公布了詳細的降價方案。
公司共有7個品牌進入了中國,其中雪花秀、蘭芝、悅詩風吟、伊蒂之屋4個品牌在中國平均降價3-12%。調價將在百貨、專營店、單品牌店、電商等各渠道同時展開。
愛茉莉太平洋旗下幾個主要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
為了解釋降價幅度,愛茉莉太平洋向記者提供的是明星產品的降價情況。雪花秀一款產品降價 100 元,而蘭芝等另外三個品牌的明星產品的降幅在二三十元這一水平。
年輕品牌夢妝據說是因為在中國生產,沒有參加降價。愛茉莉太平洋方面告訴記者,降價是為了響應關稅下調政策,以及支持拉動中國市場內需。
韓國化妝品最近幾年在中國爆紅,受到不少年輕女孩的熱烈追捧,她們中的很多人相信,BB霜、氣墊粉底,以及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韓國面膜,具有神奇的護膚美容功效,令她們心情愉悅。當紅韓國明星的推薦更推高了這股熱情。
比起蘭芝、夢妝這兩個在中國有不錯顧客基礎的化妝品牌,它們的母公司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只是最近幾年稍顯高調一些。而LG和三星這兩家以電子產品聞名的韓國超級公司,其實也是韓國化妝品領域的巨頭,LG 旗下高端化妝品 WHOO(后)常常出現在購物中心的一層,和雪花秀相距不遠。
至于韓國化妝品降價這件事——最近一個多月來,一家外資化妝品公司如果不對外高調宣布降價,似乎就是主動離開了這個圈子的主流,但他們并不會很快就披露降價的詳細方案。
態度比較明確的是雅詩蘭黛,從7月1日起,已經執行降低后的價格了。降價僅限中國區,涉及到多款明星產品。最大的降幅出現在悅木之源品牌,達到23%。但人們議論最多的還是被稱為“貴婦品牌”的海藍之謎,精華面霜這次一下減去300元。
業內消息稱,歐萊雅也已經開始執行新的價格了,但公司對數字諱莫如深。大約是在雅詩蘭黛公布消息之后一周,愛茉莉太平洋終于也“算”出自己該降多少了。
“韓國化妝品為什么要湊熱鬧降價?他們價差又不大。”一位奢侈化妝品內部人士感到有些意外。韓國化妝品的處境,與歐美品牌有著非常大的差異。
關于這輪化妝品集體降價,業內幾乎沒有人認為,關稅下調是最核心的動因。進口護膚品連鎖有機家Organic+ 創始人兼總裁陸曉明指出,化妝品關稅是針對產品進口價征收的,基數遠低于顧客在市場上看到的零售價,且此次關稅只降3%,可以說無關痛癢。
關稅,拉動內需,都只是觸動降價的借口——化妝品牌們早就想降價了。
中國市場對愛茉莉集團全球銷量的“貢獻”
真正的原因無非是中國和海外市場價差太大,代購給品牌惹來不少麻煩,以及今年中國市場內需不夠興奮,需要降價才能刺激銷售。高端、昂貴的化妝品牌,降價的需求比大眾品牌迫切得多。
但向來以“可愛”而非“高貴”形象出現的韓國化妝品是委屈的。產品價差不大,代購影響較小,簡言之,他們的整體價位就是比較低的。
雪花秀是愛茉莉太平洋的頂級品牌,既有兩三百元的基礎單品,也有超過千元一瓶的精華。自雪花秀而下,蘭芝、夢妝、悅詩風吟……一兩百元就能買下一款單品。京東商城上,一款悅詩風吟氣墊 BB 霜的價格在 150 元左右。
歐萊雅、雅詩蘭黛總的來說比愛茉莉太平洋貴多了,人們往往也覺得他們的產品更高端。當他們突然降價 10% 甚至更多,愛茉莉太平洋“便宜”的這一優勢,就變得沒有那么明顯了。
再看代購問題。
雅詩蘭黛和歐萊雅在全球主要國家,特別是機場都有鋪貨,中國游客海淘起來非常容易。而韓國化妝品通常只能在韓國購買,有不少中國人去韓國旅行時會采購,也有一些代購店主長期做韓國化妝品生意,但規模顯然是比較小的。
還是因為韓國化妝品比較便宜,中韓兩國的價差也就比較小。如果中國顧客找專門的韓國代購,考慮到運費、代購抽成……比起國內專柜,她們往往節省不了太多。
相形之下,歐美奢侈化妝品的代購就顯得非常劃算,有時代購一件產品可以省去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
既不是因為關稅下調,也不是為了打擊代購,韓國化妝品的降價,歸根結底是被對手“逼”的。
如果你研讀過各公司的降價方案,你就會發現,化妝品公司把降價這件事,搞得還挺復雜。
不是全線降價,而是有的降有的不降。同一集團的不同品牌降幅不一樣,歐萊雅整體降幅在 3% 上下,各品牌有所不同。雅詩蘭黛也設計了復雜的降價體系,風向標意義的各品牌明星產品降幅在 11 - 23% 之間,有時相去甚遠。
“為什么只選擇一部分單品降價?精確到個位數的降幅是怎樣計算出來的?”上述美資化妝品高管告訴記者,價格結構是一個需要從全球角度來把握的、非常復雜的課題,此次降價雖然發生在中國區,卻都是在全球總部開會,才定下來的。
價格策略,是一家公司市場戰略中極為關鍵的一環。公司不僅要算賬,更要研究市場心理;在中國,還要研究政府思路,以及海關、稅務等多個相關部門的態度。
而在市場上處于追趕者地位的韓國品牌,還要密切關注對手。價格是他們的優勢之一,當對手的價格發生劇烈的變動,他們必須設法保住自己的優勢。
5月末中國政府宣布下調關稅后,化妝品牌快速響應,幾乎所有業內一二線品牌都表態要降價,但降幅,所涉品類,簡直就是化妝品大牌之間的宮心計,誰都想知道對手降多少,然后自己再出牌。
雅詩蘭黛的小棕瓶和蘭蔻的小黑瓶,你覺得他們會不在乎對方的價格變化嗎?
“韓國化妝品本身并沒有降價的動力,但隨著那些定位較高的競爭對手集體下沉,韓系的空間受到了很大的擠壓。降價,是被逼無奈之舉。”陸曉明說。
歐美大品牌的集體降價,對韓國化妝品是一個不小的沖擊。中國不過是歐美大品牌市場拼圖中比較重要的一塊,而對愛茉莉太平洋來說,中國是最大的市場,也是輸不起的市場。
2014 年10月,愛茉莉太平洋在上海嘉定區投資7.5億人民幣的生產、研發、物流中心投產。
“年均生產能力將達1.3萬噸,約相當于年產 1 億支產品……集團迄今為止在韓國以外興建的最大的生產研發物流基地。”愛茉莉太平洋已經有高達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是由中國貢獻的。
“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韓國化妝品在市場營銷上,投放得非常兇猛。”上述美資化妝品牌高管說。
這幾年韓國化妝品的爆紅,背后是韓國人的艱苦努力。在這個變化多端的行業里,韓國品牌以驚人的速度研發、高頻率地推出新品,不斷攪動市場。他們發明了 BB 霜、氣墊產品,不斷地換上討人喜歡的韓國明星代言人。
“總的來說,韓國化妝品長于營銷,研發雖然密集,但技術實力上比歐美品牌略弱。銷售依靠的是明星效應的拉動,很多產品紅得快,過氣也很快。”陸曉明說,韓國化妝品的顧客群是那些年輕、消費能力稍差的群體,他們并不是最主流的消費者,興趣變化得也更快。
為了打贏中國這個最重要的戰場,韓國品牌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現在,他們需要犧牲利潤率,來保住市場份額。
那么現在新的問題來了:價位區間低于歐美品牌的韓國化妝品降價了,價位總體更低的中國化妝品牌該怎么辦?
(好奇心日報 盧曦 張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