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實體和線上的結合也將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過去的2014年,中國零售業應該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跌宕起伏。但有一個數字尤為引人注目—2014年中國網上銷售額達到27898億,較上一年增長幅度達到45.7%。對于去年雙11阿里一天570億的銷售額應該還是記憶猶新。網購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實體、線上結合也將會成為未來的趨勢。最近一個消息,電商大佬蘇寧嘗試建立生鮮電商,掀起了蘇寧又一輪的擴張策略。其實謀求轉型的不只是蘇寧一家,還有很多很多。在四川地區,成都兩家零售巨頭紅旗和互惠,都被傳出有比較大的動作。一個是瘋狂的并購,一個是出現一些不好的情況,林林總總在昭示著我們今天的零售企業又面臨新的轉型突破和十字路口。 形勢依然嚴峻目前國內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市場飽和、增速放緩;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和來自電商的沖擊等。 “近年來,一些地區商業網點已趨飽和,大小店鋪總量過大,導致全行業利潤率下降,平均水平僅1%左右”,商務部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特派員張國慶在一次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華潤萬家首席執行官洪杰認為,今年對中國快消品零售業仍將是艱難的時期,大多數企業會繼續在轉型的路上奮斗。他認為,從宏觀看,社會經濟增速放緩趨勢不會有大的改觀;從中觀看,行業仍然處在消費轉移的過程中;而從微觀看,企業內部變革、創新面臨巨大挑戰。根據中國連鎖基金協會裴亮博士的數據,2014年整個零售市場的基本表現欠佳,銷售增長幅度在下降,增幅一直是在下行。從速度來看零售企業,2013年下半年的銷售增長是11.4%,到了2014年1月到11月的增長率,是8.8%。其中2014年6到8月份平均增長幅度10.5%,9到11月三個月下降到1.6%,下降的幅度非常大。
在IBMG舉辦的第51屆中國零售業總經理高峰論壇上,IBMG董事長李生認為,未來五年零售企業的日子將很難過,因為零售行業平均毛利率如果低于16.5%只能虧損。根據IBMG在眾多企業的了解過程中發現,這些公司的基本費用已經達到了銷售額的16.5%,而且在傳統零售企業加價率,各種各樣的費用收入也不過是15%、16%的樣子。所以現在虧損面在50%以上,大家都在吃老本,在等候、在觀望是現在的主流。 競爭格局發生變化目前,中國零售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零售市場中,網絡零售的破壞性競爭越來越激烈。著對于實體零售,特別是二三線市場,一線市場格局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此外,商業地產在向二三線市場滲漏,也可能對現有市場會帶來沖擊。在一線市場的布局,每家大的電商都有不同的計劃,但是都是一樣要把縣一級,或者一線市場的這上購物的市場,進行大規模的進入。因為現在電商的市場主要還是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市場的網民,每個網民平均上網購買的金額比一線城市高,但是人群數量相對比較少。對于電商來講,首先要滿足資本市場的要求,而零售只是電商的工具,因此往往會打破現有的價格體系。電商有很多新的盈利模式點,比如金融業務,通過產生大量的流量,在金融業務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這是網絡零售向一線市場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很快就會快速地發展。 零售業怎么辦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零售實體的格局,帶來了極大的變化。
中國連鎖基金協會裴亮博士認為,零售業態一大一小將是零售業發展的兩個方向。其中大的上購物中心,小的就是便利店。現在在互聯網新的環境下,零售業會成為生活方式的引領者,成為生活方式的解決者,這會成為我們零售商的核心價值。零售也需要成為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和生活方案的解決者。在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和生活方案的解決者中,最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就是購物中心。
現在購物中心的發展已經把體驗式消費,作為了購物中心業態整合的重中之重,講究三三三的方式—三分之一的餐飲、三分之一的服務、三分之一的零售。通過這樣的組合可以實現零售的核心價值,為我們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滿足消費者的便捷需求。此外,在滿足消費者生活方式的需求之外,還解決了社交性的、社會不同的需要,這些都是作為購物中心的作用。購物中心的發展有這么幾個組成部分,一個部分就是大型購物中心的發展,像萬達這樣的模式。從購物中心的發展來看,它未來會成為獨立的業態。從購物中心發展的路徑來看,無論是大賣場或者百貨店,可以通過購物中心改造在新的環境下它的一個持續發展,這是一個重點。第二夠是專業店和便利店。消費者對于便利店的需求非常強。便利店在未來互聯網下面,它的能力也會比較突出,包括O2O和便利店合作,都是因為便利店高效的物流系統和密集的社區網絡。對于便利店的未來,雖然有很多會被互聯網化替代,但是也有很多新的服務不斷產生。比如說涉及到消費者提貨、自提包括向社區提供社區服務和送貨,這未來都會成為便利店很重要的價值。另外就是專業店,在生活方式的引導者和生活方式的解決者這個方面,專業店有非常強的自身優勢。特別是折扣店,去年美國的折扣店是美國在市場上表現最搶眼的零售商,銷售額突破了一千億美元。
裴亮認為,這些專業店為消費者提供生活解決方案,他用最好的性價比,包括大量的品牌,使消費者能夠獲得在追求性價比方面獲得了同樣的享受,所以專業店、折扣店在未來實體零售店的發展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用IBMG董事長李生的話來說,零售企業要想活得好,就必須左手經營商品,右手經營顧客。要經營供應鏈,到源頭就是要廠家去采購,實現沒有中間環節,利潤最大化,這對零售業的要求是要做到更加專業、更加細致、更加穩重,更加控制風險。而經營顧客,就是由以前較為弱化的服務,到現在用互聯網進行強聯系、強連接、強合作。這樣下去,零售企業才能看到春天。
(《中國商界》雜志 文/黃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