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等國務院十部委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個意見堪稱互聯網金融的“基本法”,是針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頂層制度設計。互聯網金融意見出爐,對于行業來說可謂是大利好,因為從內容來看,國家將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和發展放在了首位,明確強調支持互聯網金融各種形態的發展,并將其定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力金融工具。
然而,所謂的利好是針對規范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而言的,對于那些問題公司,尤其是目前比較混亂的P2P行業更將是帶來加速洗牌。有媒體甚至聲稱,超過9成的P2P平臺將面臨淘汰。那么,P2P行業目前有哪些集中的亂象?對于投資者又如何慧眼辨識呢?
秒標、天標肆虐:平臺模式至關重要
炙手可熱的P2P領域近期出現了所謂的“秒標”、“天標”現象,因為在很短的時間內有較高的收益,引發了一些投資者的青睞。然而,這一切的背后卻可能是陷阱。
所謂“秒標”,是P2P平臺為招攬人氣發放的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標的,通常是網站虛構一筆借款,由投資者競標并打款,網站在滿標后很快就連本帶息還款。有專家指出,某些P2P平臺的“秒標”可能是龐氏騙局,涉嫌利用新投資者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投資。即“秒標”其實是P2P網站虛構的借款,根本沒有真正的借款人,網站通過“秒標”送利息的方式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
最近,頻繁出現投資者購買“秒標”、“天標”產品后,發現P2P平臺無法兌現收益甚至關門跑路的情況。之所以推出這樣短期限高收益的產品,竟然是為了騙取設的一個局。因此,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要投資P2P一定要回歸P2P的本質,關注P2P平臺的商業模式。
所謂P2P,指的是個人對個人的網絡借貸。然而,現在國內的數千家P2P平臺中,很多卻不是這種模式。有的平臺是項目融資,即將一份大額債權拆分成多份小額債權,提供給多位個人投資者購買;有的平臺沒有真實的借款債權,通過秒標、天標等手段提升平臺交易量,甚至有的直接叫做娛樂標,娛樂味道更強,不是對接真實債權需求。
投資者應該擦亮眼睛,選擇規范化的P2P平臺。以國內領先的P2P平臺宜人貸為例,其專注做個人對個人的信用借款與理財咨詢服務,模式合理清晰,每一筆交易都對應真實的借款人和出借人,每個借款人平均借款金額在10萬元左右,平臺采取小額分散出借方式,降低風險。相比上述不規范的平臺,宜人貸的模式更加符合P2P的本質,即先有真實的借款需求,然后再去和投資人的理財需求對接,這樣將能從商業模式本身杜絕虛假交易和資金池。
第三方托管有名無實:銀行合作資金存管平臺更受青睞
P2P平臺還有一個亂象,那就是頻繁跑路,投資者很難追回資金。有數據顯示,2015年1月—4月間,平均每月有超過50家平臺出問題,其中跑路或詐騙的平臺占比最高。
造成這樣問題的一個根源是現在的第三方托管有名無實,例如最近被媒體報道的P2P平臺愛增寶跑路的事件中,雖然顯示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易寶支付是愛增寶的第三方資金存管方,但實際上,愛增寶的資金賬戶托管系統一直到東窗事發都沒有接入上線。在第三方資金存管上,有的P2P平臺是虛假宣傳借此來招攬顧客,有的則干脆有名無實,很多沒有賬戶托管功能,只有支付功能。
正規的第三方資金存管對于規范P2P市場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選擇有正規第三方托管的P2P平臺,將能給自己的投資以更大保障。例如,宜信宜人貸在廣發銀行開立了交易資金存管賬戶、風險備用金帳戶和服務費賬戶三類賬戶,廣發銀行會對用戶在宜信宜人貸平臺上的每一筆交易進行全面托管,理財用戶出借時并不是把錢放在宜信宜人貸平臺,而是在廣發銀行的資金存管賬戶中,真正實現用戶資金與平臺的有效隔離,從根本上杜絕資金池。
而且,廣發銀行會監控核對宜信宜人貸平臺從用戶實名開戶、合同簽署備案,交易與合同的匹配審核、交易資金的劃轉,風險金監控的全部流程。用戶在宜信宜人貸平臺交易,必須開設實名賬戶,廣發銀行和宜信宜人貸會驗證用戶賬戶信息是否與銀行實名賬戶一致。用戶的每一筆交易,都要有對應的合同,合同會同步到廣發銀行,廣發銀行會與宜信宜人貸同步核對借款信息與合同的匹配度,并根據合同信息展開資金劃轉,從而保障交易的真實性和安全性。
互聯網金融意見細則呼之欲出,投資者教育須先行
互聯網金融的指導意見出爐,有望解決P2P行業的亂象,但是因為現在還只是比較原則性的文件,具體細則有待銀監會推出。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教育成為比較迫切的事情,而這需要平臺、行業協會、政府、媒體和評級機構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對于P2P平臺來說,需要堅持信息真實透明,主動與用戶溝通交流;對于行業協會來說,需要制定明確的規則,實施數據共享,推動行業自律互律和健康發展;對于政府來說,需要盡快出臺細則,給予規范引導,也要加大創新鼓勵力度,盡快落實監管政策,并推動財商教育;對于媒體來說,應當以專業負責的態度傳播正確的內容;對于評級機構來說,應當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測評,讓用戶有更客觀的投資依據。
對于用戶來說,更是需要擦亮眼睛,在投資P2P理財之前多做功課、理性研究。其實了解一個P2P平臺的背景資質和產品屬性并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比研究股市要容易得多。可以從平臺的成立時間、團隊專業度、公司實體是否在工商局的企業信息網站有備案等角度,判斷這個平臺是否正規;平臺的資產類型、資產質量、投資流程、保障措施、交易合同這些信息,如果是正規透明的平臺,也一定都會披露,消費者可以重點關注;在做好這些功課后,投資人還應當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和產品屬性,分散配置資產。有健康理財觀念投資人,應當將P2P這樣的固定收益類資產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股市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正規的P2P理財收益較高又比較穩定,對于資產配置非常合適。
相信國家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政策落地和細則出臺,以及投資者教育的多方聯動,加上用戶觀念的提升,P2P行業將能終結亂象,迎來發展的真正黃金時期。
南冥一鯊(微信公眾號:southsharker,QQ:2773199845):解讀行業發展的大勢,揭示新聞背后的真相,總結互聯網化的經驗教訓。關注南冥一鯊,在這里讀懂互聯網,因為知大勢,方能贏未來。
- 該帖于 2015/7/24 8:4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