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香港零售市道疲弱、租金高企影響,法國奢侈品集團LV MH旗下中端腕表品牌泰格豪雅(TAG Heuer)日前宣布,計劃關閉位于香港銅鑼灣羅素街的店鋪。隨著2015年上半年銷售季度結束,各大奢侈品牌最新財報均顯示,香港市場疲軟跡象沒有好轉。近段時間關于奢侈品牌可能關閉香港門店的討論甚囂塵上,泰格豪雅的這一決定,似乎成為香港亞洲奢侈品中心地位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降價未見起色
事實上,面對奢侈品消費增長持續放緩的市場環境,各大奢侈品牌皆努力調整步伐。
泰格豪雅自去年12月起,由LV M H集團的鐘表企業負責人B iver接管。為推動恢復銷售策略,B iver進行了一次內部人員大改動,更換過半高層管理人員。除此之外,泰格豪雅從今年3月起動作頻頻,接連簽下多位90后品牌大使,還與Google和英特爾聯手,準備對智能腕表市場發起進攻,更在價格上進行了全球范圍內的調低產品售價———英國降價7%,中國內地和美國降價8%,中國香港降幅更達到13%.
打開降價這一潘多拉魔盒的品牌,當然不只泰格豪雅。C hanel、Prada、D ior、C artier、百達翡麗都紛紛調價以挽救困局,G ucci則選擇打折清貨。
但是降價與促銷帶來的短暫繁榮,并不能掩蓋奢侈品牌在亞太市場(尤其香港地區)的業績危機。在各大奢侈品牌發布的上半年財報中,迷霧不散的香港市場和亞太市場導致品牌利潤大縮水。Burberry香港市場銷售額是兩位數字的百分比下降;瑞士鐘表巨頭斯沃琪集團手表出口香港需求銳減,跌幅最高達34%;在港上市的P rada暴跌,降至3年來的冰點。連香港本土珠寶業的四大天王,都業績齊跌,而將銷售期待寄望于中國內地市場。
鋪租高企大負擔
在香港零售業態不見起色的同時,香港租金高企已成為奢侈品牌的巨大負擔,奢侈品集團不得不就租金問題與業主進行重新談判。
由于未來一段時間無法看到市場情況有好轉或穩定的可能性,奢侈品牌要求減租很正常。據香港當地媒體報道,旗下包括G ucci、SaintLaurent、B ottegaV eneta等奢侈品牌的法國開云集團,已開始與業主談判,如果店鋪不獲減租,公司或考慮關閉部分門店。另一法國奢侈品巨頭、旗下包括Louis V uitton、Dior、Fendi等品牌的LV M H集團,同樣對香港租金感到不安,LV M H財務總監透露,已經與業主進行多輪談判,現階段難言能獲減租。
但有香港地產分析人士認為,奢侈品品牌仍希望保留鋪位作為策略性據點,而商場有能力吸引人流,故租金抗跌能力較強,業主未必就范。在業態持續低迷與租金持續高企的雙重夾擊中,香港作為亞洲奢侈品中心的護城墻岌岌可危。
失奢侈品中心地位?
匯豐銀行分析師此前針對香港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已經指出,在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心中,香港正在失去奢侈品中心的地位,并預言在接下來幾年內,香港將面臨一系列奢侈品門店的關閉。
香港零售業態持續疲軟,主要是由于中國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改變以及香港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出境游成為奢侈品購買的重要方式,對于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而言,香港作為購物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日本、法國、韓國的購物旅行能夠帶給他們更加新鮮的購物體驗。
加之,歐元貶值讓中國消費者更加傾向于以歐元購物,獲得更客觀的價差優惠。因此,中國內地到香港旅游的游客人數銳減,導致香港零售商遭遇重創,首當其沖的便是奢侈品零售。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