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9日銀泰商業(01833,HK)原控股股東沈國軍轉讓3.98億股公司股份予第三方后,阿里成為銀泰商業單一最大股東。
8月19日晚間,銀泰商業公布了“委身”電商后的首份業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額增長8%至85.51億元,凈利潤增長了19.7%至7.13億元,同店銷售則增加了2.1%。
不過,銀泰商業的這份業績在百貨行業并不典型。近期,東百集團(600693,SH)、合肥百貨(000417,SZ)、杭州解百(600814,SH)等均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經營數據,營收、凈利雙降已然成為普遍現象。
上海瑞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合伙人、CEO胡世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體店銷售的下滑是全球性現象,但原因并不能完全歸咎于電商。就中國市場而言,早前的二房東經營模式無疑是存在問題的,在商業購物中心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實體店又存在同質化等問題。“目前市場競爭較激烈,能生存下來的企業一定是有經營特色且擅長精細化管理的,未來不是只拼硬件設施,而是軟實力。”
同店銷售增2.1%
在實體零售行業,銀泰商業被視為轉型的案例,較早布局線上業務,也較早嘗試了聯手電商做O2O。但2014年,銀泰商業同店銷售減少3.3%,凈利潤也下滑了29.7%。
對于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增長,銀泰商業公告表示,主要由于同店銷售增長約2.1%、計入2014年開設的新購物中心及門店6個月的銷售表現及租金收入大幅增加。
截至2015年6月末,銀泰商業經營和管理合共29家百貨店及16個購物中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19日,銀泰商業宣布控股股東之一沈國軍已轉讓約3.98億股份予第三方。此后,持有公司32%股權的阿里巴巴順勢成為單一最大股東。至此,這家傳統的零售企業已經完全“委身”于電商。
自與阿里巴巴進行策略性合作起,銀泰商業便加速推行泛渠道策略,并推出喵街、喵貨、西選、意選及喵客等O2O應用舉措。“本集團計劃在O2O服務方面與Alibaba全面合作”,對于后市發展,銀泰商業表示“已準備好在‘互聯網+’時代強化優勢”。
百貨業績普降
“銀泰商業上半年的業績表現是特例,因為受電商的沖擊,當前我國傳統百貨行業陷入了發展困局,現‘關店潮’,營收下滑才是行業常態。”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表示。
東百集團8月15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入8.3億元,同比下降8.4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82萬元,同比下降73.04%。
合肥百貨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2.12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20%,凈利潤為1.7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2.40%。
此外,昆百大A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減少了24.42%和92.66%。杭州解百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了7.43%和5.85%。
在胡世成看來,國內百貨店大多是區域性,全國性的不多,因而跟品牌方的議價能力相對薄弱,走的大多還是原來的模式。“真正的百貨需要買手的方式,尋求和商圈合適的品牌。當前,既沒有零售定價權、采購的成本又比較高。”他表示,在激烈的競爭中,有經營特色和擅長精細化管理的會勝出。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