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正謀劃各種轉型,天虹百貨最近推出“虹領巾”電商業務。
電商蠶食、購物中心大行其道等外部條件讓國內百貨業近年開始走下坡路,加上這一兩年國內零售業低迷,業績壓力日漸增長,百貨轉型迫在眉睫。近期,本地以茂業、天虹、海雅為代表的一大批百貨企業紛紛結合自身的業務優勢率先謀求轉型—百貨購物中心化、電商化、主題化、多業態并進化等方案揭開面紗、露出真容。
百貨購物中心化是商業趨勢
為了應對外部商業環境的轉差,本地不少百貨企業已經行動起來,結合自身的優勢特點來謀求業態上的變化。例如在深圳一直處于百貨龍頭地位的茂業百貨,其南山店最近就舉行了年度重大營銷暨2015《吾鄰大惠》發布會,邀請500多位客商嘉賓一同謀劃百貨門店轉型之路。茂業百貨華南區域總經理楊萍表示,在互聯網電商沖擊的背景下,傳統百貨業除了推出“養商計劃”之外,本身也要進行快速轉型,精準營銷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茂業百貨南山店在經過幾年的探索后,百貨購物中心化的轉型思路相當明顯。一方面,門店在負一層加入了不少餐飲門店、樓上引入健身中心品牌店等做法,令業態呈現顯得更為豐富。另一方面,針對購物中心市場所興起的場景化和主題化風潮,茂業宣布將打造“天虹農場”,屆時百貨店會變身為社區學習生活實踐基地和V IP的私享菜園,成為社區居民田園樂趣體驗空間。記者還留意到,茂業百貨旗下的華強北店7月宣布升級為茂業天地,年底前將會引進14家輕奢品牌,而且場內動線和購物環境跟其他購物中心沒太大的區別,企業希望通過升級改造和轉型為顧客帶來更多的體驗感。
深圳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花濤表示,百貨購物中心化是一種商業趨勢。在本地,雖然現今面臨諸多挑戰,但百貨業還有自己的優勢所在。
百貨結合“互聯網+”謀求藍海
近幾年,電商隊伍日益龐大,它與購物中心對百貨業形成了前后夾擊的態勢。為了抗擊這類型的商業風潮,本地天虹百貨、太陽百貨、歲寶百貨等紛紛開始接觸互聯網,希望將電商基因嫁接到百貨中來,以謀求更廣闊的藍海。
在這場電商化的破繭蛻變戰役中,天虹百貨無疑走得更為徹底。其不僅在管理組織上進行全方面的整合,而且在業務上注入更多的電商元素,于近期開出跨境電商實體門店,積極擁抱互聯網時代。8月17日,天虹移動端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虹領巾”A PP正式亮相,其重點項目“天虹到家”也同日上線。
業內人士指出,移動互聯網風口下,零售百貨業的競爭越發激烈,各大百貨商超都在積極謀求轉型,都在互聯網化,互聯網的零售大戰已在線上線下全面開啟。當風口來臨之際,傳統零售的O 2O領域將遇到最直接的挑戰便是與市場、與用戶短兵相接。怎么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成為了百貨業走出困境的關鍵所在。
天虹商場董事總經理高書林表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和線下零售商通過PC端、A PP、微信或大型電商平臺實現線上銷售,零售的理念也發生變化,零售企業應該深刻認識和理解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變化,尊重顧客習慣,并從消費者痛點上找到自己的新定位以及價值,創造的新方式,真正以顧客需求為導向,這才是百貨真正的變革與轉型之本。
轉型個案
海雅南山店升級變臉
海雅百貨是深圳知名百貨企業,南山店在1999年9月開業,當時由于它是深圳單體面積最大的百貨店,因此在本地商業圈里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每年的店慶活動,總能吸引各區消費者前來瘋狂搶購,其營銷策劃方案也被各大百貨門店爭相模仿學習。隨著深圳灣商業圈的崛起,海岸城、保利文化廣場、天利名城等對其顧客群進行了較大分流。海雅百貨從去年開始封場進行升級改造,邀請曾經設計過香港又一城的美國AR Q建筑設計事務所對外觀進行獨特的設計,彰顯出時尚品位與優雅格調。
今年4月,更名為南山海雅繽紛廣場的門店重新開業迎客。它不僅在外觀和內部裝修上進行了全面升級,還加建兩層,添設了餐飲、兒童娛樂、休閑配套等項目,滿足新時期消費者的購物需求,銷售業績跟之前相比大為改觀。
海雅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企業不僅保留海雅百貨業態,還將與“繽紛廣場”、“繽紛城”等業態一起,形成多品牌并進戰略在全國進行商業布局和擴張。
(南方都市報 記者陳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