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鮮電商這兩年發展神速,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已有數千多家�?墒菄鴥壬r電商有個普遍的特征:盈利者很少,而且主打產品多數是進口水果、進口牛羊肉、牛奶和海鮮。而在日本有這么一家生鮮電商,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盈利,而且幾乎不賣進口食品,同時還做了大量的公益活動。這家日本的生鮮電商叫“大地宅配”是日本著名的社會企業守護大地協會旗下的子公司。這家公司是如何在做公益的同時就早早的盈利了呢?我們先來看看日本生鮮電商以及這個社會企業產生的時代背景。
生鮮電商前傳:成立的背景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和爆發是在上世紀90年代和2000年之后,而日本是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經歷這些,這是因為日本比我們更早的開始工業化的石油農業。上世紀60年代,日本從傳統的精耕細作的農業轉向更為“高效率”的石油農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這樣的結果就是食品安全問題的爆發和環境被污染,所以日本早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進行反思。守護大地協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守護大地協會的創始人叫藤田和芳。當初是藤田為了幫助水戶郊區一些不用化肥農藥的農戶賣菜,剛剛開始很難賣,后來慢慢打開銷路,越來越多注重健康的家庭開始購買安全的蔬菜。后來藤田就聯合這些農戶成立了NGO(非營利組織)組織守護大地協會,這也是后來的 “守護大地協會股份有限公司”的雛形。
從NGO到社會企業
如果只做NGO,很難保證協會的長期運作。要想讓NGO健康發展,就需要財務獨立,考慮到這些,藤田決定把企業做成社會型企業,即現在的守護大地協會股份有限公司。社會企業具有雙重屬性,企業的商業屬性和NGO的非營利公益屬性。作為企業,下設分公司,分別經營宅配、網購、批售、餐廳和生態住宅業務;作為NGO,做推廣有機農業,改善校園膳食等公益活動。整個企業是一個團隊,但是做兩套事情。
做正確的事,你就能盈利
守護大地協會成立的頭幾年變開始盈利,靠自身滾動發展,同時引入農戶、消費者成為股東,到2013年已有2500名生產者會員,宅配會員96000名,網購會員89000名,合計消費者會員185000名,員工199人。2013年總銷售額153億日元(約10億人民幣)。
大地協會能夠成功,根本原因是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當時日本的食品安全問題、農業生產問題、環境問題等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從生產端開始,農民只看中石油農業的“高效率”和“高產出”;在農產品的流通領域,因為城市化的發展,以前的那種農戶親自擺攤的菜場沒有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沒有溝通的橋梁,大家都是到超市和大賣場買菜;在消費者方面,大家更看中好看而廉價的蔬菜而不愿意購買不好看、有蟲眼的有機蔬菜,也很少會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支持生態農業。大地協會的做法并不是簡單的把從事有機農業農戶的農產品賣給消費者,而是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系統性的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
生產環節:
第一是農業技術:協會幫助和指導農戶開展可持續農作(協會并不要求完全有機種植,協會的農產品大概19%的是有機認證的,70%-80%的是無農藥農產品),跟農戶一起研究和解決技術問題,比如用間中法來引導蟲害,用噴生物制劑來殺蟲和提高農作物的品質。第二是做好生產規劃,每年跟簽約農戶開生產計劃大會,做來年的生產計劃,并跟農戶提前協商好購買價格。第三是幫農戶抵抗風險,比如遇到自然災害,顆粒無收,協會跟農戶一起解決當年的收入問題。
流通環節:
大地協會最早是藤田一人開小貨車在東京一個小區擺攤,成立協會后,讓買菜的市民主動去找10-20位伙伴成立“供應站”,定期把協會的農產品配送到供應站。之后會員逐步增多,就開始定期的宅配服務。在2009年開通網站,消費者可以在網上選擇套餐進行配送。
消費環節:
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教育消費者,倡導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方面組織消費者和生產者的互動,讓消費者去參觀農田,這樣既增加了消費者對生產者的信任,也讓農戶有了恪守安全生產的動力;還有一方面是讓消費者參與到協會的公益活動中來,這樣也會增加消費者對協會的支持和信任。
利益一體化
在整個農作物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的鏈條上,大家的利益是一體的,只不過因為現代商業社會分工的細化,讓大家忘記了本是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大地協會的做法讓大家的利益一體化,在協會成立之初,就是農戶、協會員工和部分消費者共同出資成立的企業。如今每年的股東大會就是由這些農戶、員工和消費者組成的,這樣在根本的組織結構上就一體化了。大地協會另外的做法是上下游的簽約會員形式,“成為簽約會員將農業生產者和農產品消費者聯為一體,消費者為了更健康安全的食物,與農民共同承擔生產風險,分享收益。農民則采用有機種植法提供新鮮和營養的食物。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的紐帶,既保護了消費者的長久健康,也保護了農民能取得穩定的收益,最重要的,還真正使土地擁有了長久的生命力。而新型的消費文化,則是讓消費者理解,蔬菜水果的外表不重要,好吃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本段引用藤田接受《小康》雜志記者陳艷濤的采訪)
進口食品控制在3%以內
大地宅配為消費者和會員提供的食材從最早的蔬菜,發展到現在有蔬菜、水果、谷物、肉、魚、乳制品等,同時也提供一些半加工的食材和日用品。這些食品中,除了日本本土不生產的香蕉和其他為數不多的產品外,都是日本本土生產的,而且協會和公司也有明確規定,進口食品必須控制在3%以內。即使是進口的農產品,也是在對供應商進行考核之后,選取符合公平貿易標準的供應商。
日本是個農業進口大國,幾乎60%依靠進口。那為什么大地宅配幾乎不售進口農產品呢?在筆者看來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大地協會保護本土農業初心,以及倡導食在本地,降低食物運輸碳排放的理念;另一方面是日本本土農業技術高,在日本,本土農產品代表著高端產品,而進口農產品則意味著廉價產品。日本農業技術的提高,守護大地協會有著很大的功勞。
給國內生鮮電商的啟示
大地宅配以及守護大地協會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做正確的事情,找到問題的根源,系統的解決問題。在國內目前的環境下,做“成功”的事情很容易,做“正確”的事情很難:壓供應商農戶的貨款容易,跟農戶一起發展很難;做進口食品沖銷量、盈利容易,發展本土農業很難;刷單、作假很容易,跟農戶和消費者共用一個賬本很難。但是如果想做一個長久的,受人尊敬的企業,還是考慮去做“正確”的事情吧。
(感謝我的兩位留日同學提高相關的資料和信息)
�。ㄗ髡撸亨崅�,愛生態網創始人。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天下網商經獨家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