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坤廣場推出獨具創意的社區分享空間——占座兒,力圖打造共享經濟新模式。資料圖片
又到年底,購物中心迎來一年一度的銷售旺季,但無論是否愿意承認,追逐個性化的年輕消費階層、電商平臺的擠壓、同行業間的激烈競爭……,正使傳統購物中心陷入十面埋伏中,如何突圍?已經有諸多企業開始打“空間”的主意。
傳統購物中心遭擠壓
隨著社會消費趨勢的不斷多元化,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需求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購物。目前,國內多數購物中心都面臨著轉型,購物面積在逐步下降,餐飲和娛樂的面積在提升,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云峰就指出:“80后、90后對消費的要求在提高,更注重約會的感覺和一站式消費體驗,傳統百貨的吸客能力逐漸減弱,只有改造提升,引入餐飲、休閑、娛樂等新業態,才能確保客流量和經營能力的提升�!�
有人將這一變化描繪為購物中心從1.0時代到2.0時代的升級。然而,隨著電商的崛起,和懶人經濟的不斷發展,餐飲娛樂項目的增加似乎也無法阻擋傳統購物中心不斷衰退的趨勢。
近兩年來,華堂、百盛等以百貨業為主的購物中心開始出現大規模關店潮。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1~11月,北京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人民幣9335億元,同比增長6.9%。同期,網上零售額仍保持39.6%的高增長率,占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7%�?梢钥闯�,零售業的市場進一步被電商平臺擠占,而商業購物中心的租金也相對進一步降低,處于低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商業購物中心3.0時代進行進一步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一個行業趨勢。
體驗式消費成轉型方向
“國內商業地產空間蠻大,如果定位準確,做一批體驗式的購物中心,有非常大的消費空間�!� 半個月前,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在福州泰禾廣場開業時如此表示。
“百貨、超市作為購物中心主力門店的傳統格局正在被打破。時尚、餐飲、兒童等業態正在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陳云峰表示。
但是當體驗式購物成為標配之后,差異性和突圍方向又在哪里?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表示,公共空間的利用和分享,或許是下一步購物中心的選項,“也許有一天商場里不再賣東西了,提供的是各種場景和空間,提供專業的服務。”
新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歐陽捷也向記者表示,“目前購物中心大都在做客戶比較喜歡的新鮮產品,比如文化娛樂、體育、醫療、愛看的展覽、籃球體驗等等,當然也有購物中心會在主體化上下工夫,給顧客以關聯和想象;像一些三四線城市的購物中心則主要會在社區服務里下工夫,這都是體驗式消費正在成為主流的現象。
●餐飲業態兩年前所占面積不能超過25%,現在有些購物中心餐飲面積已經達到了41%。兒童業態以前不超過8%,現在有些已經突破了15%。電商的出現讓人們對于購物的需求下降,對于約會、聚會的需求上升,這是目前購物中心向體驗式消費轉型的重要原因。
——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云峰
●房地產行業轉型的趨勢是:企業需要建立投資者視角而不是開發商視角�,F在進行的有關分享空間的嘗試,使得商業地產有了很大的突破,遠不止一個購物中心范疇,而是在嘗試著進入教育行業、甚至是教育新興產業。
——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
個案
開辟展會場地導入客流
在近兩年,主題展覽正在成為許多購物中心的選擇,因為主題展覽能夠鎖定目標客群,迅速聚攏人氣,帶來大量人流。而據記者了解,一些品牌購物中心甚至會組建專門的團隊,來負責展會場地和廣告的售賣。
以中糧旗下大悅城品牌為例,據一位接近中糧的人士透露,中糧大悅城就有專門的展會場地和廣告位售賣部,并且受到市場的認可。“他們每年的展會都有不同的檔期,這些檔期搶得挺快的,基本上明年第一、二季度的場地都已經安排了出去。”
事實上,從去年以來,北京眾多購物中心中,以文化、科普、動漫等為主題的展覽呈現出遍地開花的態勢,比如朝北大悅城舉辦的哆啦A夢展、富力城舉辦的Hello Kitty展、華潤五彩城的史努比紀念展等等,除了依靠這些對兒童有吸引力的主題之外,還承接“3D”藝術展以及一些知名藝術展,比如朝北大悅城去年舉辦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藝術大展,這些都會吸引大量客流前往,并且拉動消費。
互聯網思維打造分享空間
互聯網思維為社會帶來的巨大改變在于其對于共享經濟思維的開發和運用,而這一點在商業購物中心轉型的浪潮中也得到了應用。大興西紅門鴻坤廣場購物中心就在其開業一周年之際,推出了富有創意的社區分享中心“占座兒”。
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即可申報開設課程,并在“占座兒”內租用價格低廉的分時教室分享課程。“占座兒”課程發布者無論有任何課程需求,都可以在平臺上提出需求,并自主選擇報名參加,從而真正打通分享經濟時代,教與學的所有門檻,成為大眾的分享交流特色平臺。
“在共享經濟的趨勢下,鴻坤商業通過分享教育資源、分享空間來推動構建交互平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嘗試�!眱灴凸鰟撌既恕Ⅷ櫪さ禺a集團高級合伙人毛大慶說。
而鴻坤董事長趙彬在“占座兒”品牌發布會上就表示:鴻坤推出占座,是希望通過共享經濟的模式演進,打造全新的商業品牌,使社會資源配置達到一個最大化,而且可以通過分享使得大家收獲滿足感和幸福感。
開發APP實現跨空間服務
據了解,目前不少開發商都已經為自己旗下的購物中心品牌開發了APP應用,實現超越空間的服務。
比如,此前亮相的萬達電商APP飛凡,集合了萬達電商包括電影、購物等在內的8個產品,能夠為用戶提供整合的一站式服務。比如:用戶可以提前預約車位、用餐位,不用再等餐廳叫號,可以迅速找到想去的店鋪和想買的商品,享受優惠也不再用隨身帶N張卡,到任意的地方,刷手機就可以直接入場等等……而這種帶有明顯移動互聯網色彩的營銷模式,正越來越多地成為商業地產的選擇。
歐陽捷也向記者表示,目前新城也在開發類似的APP產品,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車位預訂、手機支付車費等服務,能夠有效降低用戶的時間成本。而據記者了解,以商用地產見長的凱德集團也正不斷地嘗試著互聯網化的轉型。據凱德集團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凱德有兩方面來應對電商的沖擊,一是加強商場實體店的體驗;二是與眾多網站合作,運用020的渠道,網羅到目標客群,再通過商場的一些吸引,把人群從線上帶到線下。凱德在今年也很有可能推出APP產品。
(新京報 記者 陳禹銘 李頤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