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的商業地產項目從招商進入運營階段,業內眾多的招商人員將會重新面臨一次選擇:跳槽繼續干招商?抑或留下?留下則有可能要轉到運營部門。現在業內太多的人都喜歡拿高額的招商傭金或提成,一聽到“運營“就溜之大吉了,大家覺得運營繁鎖且費力不討好,比如收租難、收繳率指標不達標扣績效獎等,嚴竣的還要面臨諸如租戶抗租、罷租或鬧事等…其實這是一個明顯的職場誤區,按國內行業的發展趨勢,本人研判國內商業地產最終“招商與運營合一”是一個大趨勢。主要依據如下:
第一,招商運營結合的話,招商階段的目標就不會僅僅關注來完成招商簽約率,還會關注招商的質量,招進的商家是否能生存?因為,如果無法生存,商家進駐后,經營難以為繼導致租金收繳不上也是和績效掛鉤的,最后豈不搬了石頭砸了自已的腳。
第二,運營階段與租戶易溝通,因為,在招商階段對租戶的選擇,對租戶的品牌、市場占有率、價格帶、產品線、促銷政策等優劣勢均有一定的了解。在運營階段就可有針對性進行經營輔導與促銷,協助租戶順利度過養商期,從而確保坪效與租金水平的增長。
一個項目當你從 招商和運營都經歷過了,回過頭來看自已從前期籌備、招商、開業運營、再調整經歷的所有事情,雖然也有令人討厭的工作(催租/提前撤場)的時候,但是可以看到一 個項目如何從無到有,甚至通過各個部門(工程部,物管部,市場部等)從上到下都一致地來協作運營項目,相信每一個人從中也會收獲良多,相當于一次蛻變,讓自已的職業生涯與人生變得更有價值,還有滿滿的成就感。
很多人曾經爭論過到底是招商重要還是運營重要,其實沒有孰優孰劣,從職業發展來看,不管是招商還是運營只要自身的能力到位,職業發展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從工作難度來看,不管是招商還是運營想要做好難度都很大。
因此,招商和運營是息息相關的,未來國內的商業地產運營團隊,一個招商人員不懂運營是不可能做得好的。
1.招商是這條鏈條的前端,運營則為中后端
招商崗位本身的主要依賴項目自身的定位,即從工程為主導進入運營為主導一個項目的關鍵節點階段,如果,專業從事招商的人員對門店的引入后是否與業態定位與組合區匹配?招商人員是不得而知,且長久的職業生涯也會養成漠不關心、事不關已的態度;還有對引入的店鋪貨品與服務是否符合消費者的期待與需求等等,均是一頭霧水……尤其是現在的招商形勢當下,業內對招商行業的目標是“如何把商家招進去”什么業態匹配度、租金坪效、租金成長潛力等散一邊去了,現業內的對招商的考核或KPI指標主要是“招商簽約達成率”。
而運營則正好相反“運營面對是保證坪效內、租金內”商戶的經營,但是一個好運營人員可以非常容易的簽約招商商家,而招商人員少有人能保證運營的層面事情。所以,從招商到運營不僅僅是一個職業階段的提升,而是工作要求方面里程碑的提升。
2.經歷運營則更具備職業人生的價值
從事商業地產這個行業,要想有成建樹關鍵看自身水平、行業經驗、對企業政策的消化力,此三點中運營職位起著十分重要角色,運營總監、招商總監這二個職務,未來前者更有職業含金量,目前可能大家招商難,部分不惜重金聘請招商總監,但這不是常態,而是暫時的行為。案例:以萬達為例,城市公司總一般都具備運營(提出針對城市公司級別項目的思路)招商(可以高度匹配甚至提升進入商家能力)兩個方面的能力,在日常運營中面對問題是多樣的,但是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萬達曾有做運營年輕人,自行編寫運營綱要。絕對是日后做大事的基礎,運營角度看問題其實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地方:“為什么消費者喜歡這家餐廳、為什么麥當勞要促銷等”,而且良好身份也是可以安靜思考商業運營的未來的先決條件,運營人更喜歡稱呼自己為“店長”這個詞眼,筆者短暫任期一段時間綜合體運營總監職位"感覺和航母艦長差不多"。
3.做過運營后,條條大道通羅馬
做過數年商業地產大型購物中心的運營主管或高級經理后,幾乎你可融會貫通商業行業所有的行業運營,沒做過來招商可從事招商,也可以去下游行業做發展總、也可以到互聯網行業做創業合伙人,更可以自己創業開店,選擇多多。萬達很多事業部總就是從運營做起來的,這個階段一定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比如“溝通能力、經營管理、財務分析、營銷推廣、物業管理等”,只有這樣你才能成長與提升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