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新春,上海消費市場總體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購銷兩旺。昨天,市商務委披露,據17個區縣商務主管部門和重點商業企業聯合抽樣調查,上海355家大中型商業企業,春節期間(1月31日至2月13日)共實現營業額90.0億元,同比增長8.2%。
實體商業舊貌換新顏
去年以來,實體商業在經歷了艱難的陣痛期后,煥發了新的生機,本市實體商業轉型調整激發了新的消費活力。記者注意到,春節期間,南京東路、南京西路、中山公園、五角場等重點商圈,銷售額均實現同比增長。
從上海區縣商業情況看,中心城區中,長寧、閘北、楊浦樣本企業銷售額增速達到兩位數,其中,長寧區以20.2%的增速占據中心城區增速首位。
從主要業態情況看,百貨、購物中心、標準超市、大賣場、便利店、菜場、專業專賣7個主要業態,除百貨、標準超市業態銷售額略有下降外,其余5個主要業態營業額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購物中心、便利店和專業專賣營業額實現兩位數增長。
年夜飯營業額超2499萬
家庭聚餐、同學朋友聚會是春節餐飲市場的重要主題,大眾化、個性化是今年申城百姓春節餐飲消費的主要特點。各餐飲企業通過套餐優惠、網絡訂餐等多種途徑進行特色營銷,大眾餐飲消費人氣爆棚。從部分區縣的抽樣摸底情況來看,1500-2500元的套餐最受居民歡迎。17個區縣105家樣本餐飲企業的除夕堂吃年夜飯實現營業額2499萬元,同比增長14.5%;桌數為9391桌,同比增長10.6%。
據統計,今年,上海每桌年夜飯均價2661元,相比去年春節期間抽樣均價的3069元,同比下降13.3%。半成品共售出2970萬元,同比增長4.9%;售出4.87萬套,同比增長3.6%;半成品套均售價約為604元,同比去年套均售價微漲1.2%。價格親民的大眾化春節套餐和半成品深受居民喜愛。
娛樂消費人均超2600元
春節期間,抽樣調查的娛樂健身等服務業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526萬元,同比增長19.6%,增速高于平均的8.2%。《三打白骨精》、《美人魚》、《澳門風云3》等多部吸金電影引爆申城節日票房;居民節假日境內外旅游從過去的走過、路過、看過,逐步轉變為體驗性、享受型出游。
此外,大眾點評推出的2016“年味地圖-春節吃喝玩樂大數據”,通過可視化呈現方式,展現全國各省市居民春節期間住宿、旅游、看電影等各類休閑娛樂消費的特點。
數據顯示,截至2月12日上午10時整,滬上居民的人均休閑娛樂消費超過2600元,位列全國各省市人均休閑娛樂消費之首。滬上居民最愛的休閑娛樂方式為:逛街購物、美容美發和看電影。
主副食品充足價格微升
除了購物、娛樂,老百姓的菜籃子也是至關重要。記者了解到,猴年新春期間,上海百聯、光明、蔬菜等集團公司和各區縣商務主管部門積極做好主副食品市場供應工作,貨源準備充足。
春節期間,上海主副食品總體呈現供應數量充足,供應價格平穩的態勢。蔬菜集團節日期間批發成交蔬菜1.66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305噸。節日市場安全有序。
(勞動報 陸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