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前不久,首次出席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上劉強東在發言中坦言:“今天大家可以好好看看,所有的傳統品牌,只要說你的自營電商,并不是說所有在網上賣東西,如果你建立電商部門,你的銷售相當部分通過電商部門自己賣出去的話,絕對是一個災難!”
隨后,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也再次呼吁,各位傳統品牌的企業家,忘記電商吧,回去第一件事情把你的電商部門所有員工都裁撤掉。”
劉強東的論調毫無懸念的激起“千層浪”,隨之而來的自然是一片“口誅筆伐”,阿里CEO張勇在3月1日(今日)的萬字演講中更是回擊道“所有企業不是不要做電商,而是所有企業必須做電商,而且所有電商必須升級原來電商的定義。”
不過,天狗網CEO卻對劉強東的言論表示支持,劉思軍說:“裁撤電商部門是對的,實體零售渠道做的就不是傳統的電商,如果自建雄心勃勃的網站,那我覺得可以裁撤”。
實體零售渠道做的不是傳統的電商?
近年來,實體零售做電商以星火燎原之勢迅猛的燒了起來,據聯商網初步統計,百強連鎖企業內超七成已經進軍電商,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手伸向了電商,以此來叩響全渠道的大門,O2O轉型、全渠道等都成為時下行業的熱詞,但成功者寥寥。
然而,做電商真的那么簡單嗎,還是確實如劉強東所說的,是一場“災難”?劉思軍向聯商網記者表示:“實體零售做電商,首先要區分兩個概念:一是類似大商、王府井這樣的零售渠道商和品牌制造商的區別,二是完全自己做流量和銷售與在其他電商平臺上開店的區別。”而大商、王府井和各類購物中心,本身也有區別,品牌制造商在線下本身有類似宜家那樣的自產自銷;有格力那樣的自己開專賣店自產自銷,也有TCL這樣的進入國美、蘇寧。劉思軍說:“目前看來,購物中心更像是線下的騰訊和美團,餐飲娛樂受歡迎;大商、王府井和大潤發則更像京東、天貓、唯品會,以百貨超市為主。”
基于這種現狀,線下渠道商必須要做互聯網服務,包括建立線上顧客連接,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快捷支付、快速提貨和送貨到門,但是否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流量平臺,就要根據企業的規模和實力來定。但品牌制造商,可以有團隊支持在平臺開店,作為供應商(京東)也好,還是作為經銷商(天貓)也好,都是需要獨立的支持服務團隊。
“但實在沒有必要自己開設一個類似蘇寧的全國網絡銷售平臺,自己經營流量,如果自建雄心勃勃的網站,那我覺得可以撤裁。”劉思軍坦言道。“因為線下實體店有區域性,網站沒有區域性,但是有馬太效應,各自做沒有太大機會了,燒錢需要資本在市場上回報。所以,類似于蘇寧、大商這樣規模的,會用不同的模式來建立自己的平臺,這是很堅決的,而小規模的實體零售,可以利用大商天狗和蘇寧這樣的平臺來做全渠道。”
實體零售到底應該如何做全渠道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弄明白,什么是全渠道。
聯商網專欄作者云陽子在《一篇文章讀懂O2O全渠道》一文中寫道:“全渠道的本質是對中國零售的一場大變革,不僅僅是對實體零售的變革,也是對電商的變革”。所謂全渠道,就是線上終端與線下終端的融合,基于這種屬性,全渠道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終端可以賣一盤貨!
“全渠道是一場大變革,特別是對于實體零售來說,按云陽子的話來說,全渠道的實施,本質上就是對實體零售進行一場大變革。雖然對實體零售利好,但也是一場淘汰賽。”誰都不想在這一場淘汰賽中出局,實體零售渠道學習宜家,增加自銷直營比例,扁平化供應鏈是本身要做的,這與電商無關。但全渠道說起來容易,走起來卻是“步步危機”。
云陽子認為,購物中心的全渠道實施,有3個核心服務需要把握:一個黏住用戶的工具,一個黏住商品的移動購物平臺,一個移動支付工具。在這個領域,就目前來看,有3個競爭對手,都是以服務商的形式來整合購物中心。一個萬達,一個阿里,一個微信。一個線下商業地產,一個線上商業地產,一個萬能的連接神器。
而大型百貨店的全渠道實施,需要有3個核心標準:大量同款同價的品牌,一個網上移動購物平臺,快速復制連鎖實體店。云陽子表示,百貨店全渠道的風口已經出現,時間窗最多3年。而且他堅決地認為,“百貨店要做大,必須走全渠道,空軍和陸軍配合,線上搶占天貓的份額,線下發展實體連鎖或整合。而中小型百貨店,可能有三條路,要么被收購整合,要么自行聯合,要么做到區域連鎖百貨最強,但是必須實施全渠道。百貨店的全渠道實施,應該做到整體運營模式的變革,否則打不過天貓。”
云陽子表示,“清晰實庫與虛庫的關系,是品牌商和渠道商走全渠道道路的第一個生死關。”這個生死關有3條路徑選擇:100%線上做實庫、100%線下做實庫、線上線下都有實庫。
目前,大潤發超市在全渠道實施過程中,采用的就是100%線下做實庫。有數據顯示,2014年1月16日,黃明端投資6億進軍電商,截至2015年底,飛牛網上線的商品數已超過百萬,飛牛擁有注冊會員990萬人,其中半年內活躍會員人數為270萬。2015年12月,移動端訂單數量占線上整體比例達78%。據了解,大潤發采用的方法是選一家門店當省級分倉,門店拿業績,飛牛網拿分成,做到了線上線下都走量。云陽子分析道,大潤發目前全渠道實施比較好,就在于他抓住了幾個本質:價格實在、虛實庫暫時沒犯錯、扶持個體戶。但是他又認為,大潤發想擴大到300家門店做區域分倉,100%線下做實庫就不一定合適了,并非多倉就整體效率高。
不過,在全渠道的戰略上,另一家國內零售巨頭大商集團也開辟出了另一條路。劉思軍表示:“類似大商集團的這種實體零售渠道,互聯網是新技術,必須運用好,要在兩個方面要升級,一是對商品數據和銷售毛利的統計分析,二是如何利用互聯網和現場直接服務的優勢,建立在單品銷售、單品試穿等數據采集基礎上的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能力,或者說與顧客建立一種移動互聯網的連接。”
那么,實體零售進軍電商該如何打造競爭力,劉思軍給出了四點建議:
1、如果是燒錢式促銷低價,這個也不長久,長期下去也無法持續;
2、電商差異款、電商子品牌,這些可以引入門店銷售的虛擬貨架,為現場銷售提供成交轉化的補充,但不要作為類似旗艦店在自己的平臺上;
3、電商的快捷支付和配送服務,實體店渠道需要建立系統逐步實施和提供,這是大勢所趨;
4、實體店的現場環境,可以誕生出很多實地非熟人社交和新型導流內容出來,這個現在沒有成熟案例,線上有美麗說蘑菇街的案例,有大眾點評的案例,線下大型實體店有機會在此獲得線上流量的機會。
“渠道商必須做全渠道,不然就會被慢慢干掉,這符合降維攻擊理論。天貓如果不涉及全渠道,那就會慢慢被干掉。用阿里CEO張勇的話,就是原有商業模式會被逐步淘汰。京東、當當、亞馬遜等都是如此!線下的百貨、超市、專營店也都是如此!”云陽子最后總結道。
在記者看來,大潤發的案例自然可以借鑒,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所以是“斷臂”還是“堅持”,都需要企業自己去衡量,雖然條條道路通全渠道,但是幾率還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畢竟“出師未捷身先死”講起來總是有幾分悲壯!
(來源:零售全渠道 微信ID:lingshouquanqudao 聯商網 羅秀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