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打開的那扇門,是母親的宮頸。
離開安逸的溫床,穿過幽幽長廊,來到這個全新而陌生的世界,不安和恐懼嚇得我大哭。
最初讓我感到驚艷的,是《黑客帝國》里的門;你不會知道,每打開一扇門,它的后面會有一個怎樣的新奇世界。
門,是連通兩個世界的通道。
另一種門,它們不再負責聯通具體的世界,而是人們精神與期望的具象表達,有勝利的期望,也有榮耀的驕傲。
同樣,人們還常以“門”來命名事件,以此表達事件的巨大特大性,如水門,拉鏈門,艷照門……
這里的門,被賦予了象征的喻意。
最后一種,是人心里的門。
面對知己與愛,我們敞開它;遭遇失望和背叛,我們就緊閉它。不消多說,你懂。
可以說,門有這三種屬性:物屬性、象征屬性、心理屬性。
我這樣歸納,不是為了說門,而是說人,說進入店鋪的客人。
一
人進入一個新的的環境 (比如首次進店),是需要勇氣的。
因為面對陌生的環境,心里會有不安。
還記得第一參加社交聚會、第一次進入豪華酒店、第一次走進丈母娘家時的那種感覺沒?
既然如此,這關鍵時候,橫著個門,還多了一個打開門的動作,作為阻攔“進入”的障礙,不是更糟嗎?沒有門不是更利于客人直接進入嗎?
理論上,這時的門是一種障礙;但是這個障礙對于客人、對于店家都有積極意義。
打開一扇門,特別是從未進入過的門,是一種心理暗示和自我肯定,表示:“我決定進去了”。
人是特別講回報的生物,尤其是在有了付出之后。
沒有門的店鋪,你會發現,有些客人就是喜歡進來溜一圈就走;而有門的店鋪,客人在瀏覽的同時,停下腳步的可能性和滯留時間都會大很多。
因為開門的這個動作,是一種付出。他付出了額外的行動,自然期望有所收獲(除非你店里真沒啥打動他的);在瀏覽商品的過程中,帶著這種“期望有所收獲”的心理,對商品的注意力會更強,行走的速度也會不自覺變慢。因為出去的時候,還要開門再“付出“一次。
所以,客人愿意開門,他就一定會進來,他付出“進來了”這個行為,心理期望被滿足的需求就越強烈;對于店家來說,“打開門”——這就是明確的目標客戶甄別信息,明確的提高成交率的機會。
二
生物有遷徙,人也是傾向于往更適宜生存的環境流動的。
街店之于街道,在溫度、照明、空氣等方面,自成一個更適宜的環境。
這時候,門不但是內外兩個世界的連通,也是將內部環境密封的保護膜。
人在密封的環境里,心理情緒會被擴大,密封且舒適的環境,平靜且心安,安全感強;密封但不舒適的環境(比如小黑屋,禁閉,車尾箱),很快就焦慮不安。
因此,我們外出談事的時候,不會選擇檔口,而是坐在包廂;你老婆睡覺的時候,即使是家里沒人,也會要把臥室門給關上(別問我怎么知道的)——人在舒適封閉的環境里,安全感提升,更容易卸下防備,放松自我。
“關上門”所形成的封閉空間——成交率,特別是客單價,不就需要這樣的環境氛圍么?
三
電影《黑衣人》里,威爾·史密斯來到地球最神秘的組織——外星人管理局,它的門是這樣:
但凡是神秘的組織,都喜歡把門做小,比如高檔的私人會所。一些高檔店鋪,或專門對會員開放的店,個性的店,也是如此。
小門顯得神秘,而神秘又可代表小眾,代表稀缺,獨特,高貴;反過來,大門顯得大氣是自然,大門也代表了開放,公開以及威嚴(有關部門的最愛)。
所以上次我說愛惠店把門做小,是值得稱贊的——我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服務少數人的店。
我們說用戶體驗,并不是指他試用了你產品的體驗,也不是你給他做免費服務的體驗,這都是狹義的理解。
真正的用戶體驗是指,我們通過各種細節的設置,遵循人性與消費心理(比如女性心理的設置),客觀物品和主觀制度、行為上的設置,對其心理感受所造成的波動與影響。
親姑娘的時候,重點不只在于那個吻,而是擁她入懷時,果斷的態度,手臂的力度,將其緊緊抱住的感覺;單純的吻只是產品輸出,吻加上全部后者,才算完整的用戶體驗。
門的幾種屬性,所帶給顧客的種種感受,也屬于用戶體驗。
————下面是舉例的分割線————
屈臣氏、嬌蘭佳人是沒有門的;絲芙蘭街店有門,商場店是無門的。
為了便于理解,這里的門我們先特指“可以閉合的有門板的門”。
無門有它的原因,有門有它的講究,門裝還是不裝,無絕對的定論,看實際情況。
以下僅是理論上的參考:
精品店、社區店、中高檔店鋪,因客流量小,重客單價等因素,偏向于有門;相對應的,日化店、商圈店、平價店,客流量大,本身空間容量也大,追求成交數量,薄利多銷等因素,沒有門更合適。
鑒于國內城市空氣、街道綠化等因素考慮,特別是一些縣城,街店不安個門,自己都不能忍;商場店這種內外環境差異的顧慮就很小。
↑千色的商場店,這種入口設置偏向于空間布局的考慮,中間用醒目的廣告畫將入口一分為二。
↑貝貝熊這個入口造型比較特別。
↑莎莎的門框效果是出于視覺、氣質需要所做的裝飾設計。
以上這些店,它們都沒有使用意義上的“可開合的門”,卻有象征意義上的門結構。
(品觀網特約 程擼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