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時代?
我偶爾會想這個問題!
因為許多人并不會去做大型專題研究,也少有機會經歷澎湃人生,名家所作的概括,往往用時才察,時代有形似無形!
當下,概念爆炸:移動互聯網時代、O2O時代、創新創業的時代、轉型的時代、全渠道的時代、共享經濟時代等等不勝枚舉。這其中,黑科技是潮頭,非主流是起點,資本是推手,青年人是主體,許多風口企業暴走成長,業務模式、營運手段、成長動力和發展速率顛覆認知,商業總有才人出,各領風騷3~5年!奇跡,有時也方生方死,熱點,不一定是時代,能有價沉淀、積累和放大的才是!
對于新奇,我們可以選擇做一個“刺頭”,但多數大企業都難逃脫“創新的窘境”,所以,企業不一定要做先驅,但至少要在成長的階段,去做一個主動擁抱者,時代的東西,消費者可能不察,商家卻不能不覺!推動我們去實踐的,不是別人怎么做或做的多好,而是消費者變了,我們必須適應消費者新的生活方式!所以,時代最鮮明的是改變,也必然是改變!我們不該蔑視一個概念,而應悟透概念背后的時代,然而總有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悲催,這可能也是時代的另一面吧!我們該把握:最大的趨勢是什么?我們該為此規劃什么?
時代這東西,我們不沉浸其中,我們永遠難以體會!但沉浸,可以有很多方式!事實上,我們的輿論被精英們所掌控,人們也習慣浮躁的談論新奇,繁華甚囂塵上,我們需要的,是通過實踐軸的過濾,挽留下商業最大的本真!去除工具化和形式化本身,我們會發現,最后正確的做事,還是那些價值和效率的真實!很多概念和領先,其實和我們無關!我們該把握:價值和效率的茂盛在哪?
當然,我也認同吳曉波說的:在新的工具革命面前,一切價值被重構,包括時間的意義和對能力的定義,淘汰人的從來是工具而不是年齡!工具化能力,應是企業擁抱時代最大的選擇!像全渠道,我們過于盯住全渠道賣貨這一環,而其更為重要的,是與客互動的數據流,商品流,最后才是實物流!
此外,我們經常被各種新奇震撼,而回到自己的企業和崗位,可能還是眼前的拘謹!這是個外部熱點與內部真實劇烈沖突的時代,泛媒體化和資訊爆炸使得我們遭遇了奇多的干擾!我們應該認識到,時代對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內涵!對一個不做電商的零售企業來說,他如何也切換不到互聯網的維度上;對一個純電商企業來說,他可能還體會不到轉型的痛苦!不同的人,風口可能是相同的,但解析和應用可能是不同的!我們的眼下,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時代!我們不該為馬云們牛逼而羨慕,也不該為別人優秀相比而焦躁,我們要參透環境系統和本質,趨勢要擁抱,做法要自我!兼收并序就透徹一點,堅持自我則長久一點!
從長期來看,商業去中介化是大勢,但完全去中介化還有一個的過程,在高服務和大集成領域,中介必然還有相當部分的續存!真正重要的不是中介本身,而是服務消費者的工序專業化能力和層級利益共贏!時代使價值鏈呈現方式出現橫縱向變種,比如批量生產變為柔性庫管,代理鋪貨異化為高效物流,價格營銷變種為社群營銷!價格管理升級為體驗運作,專業生產和專業服務仍有大的精益空間!終端,可能不再是擺貨,而是秀場、娛樂場、體驗館互動吧!時代,需要我們創造新價值!
二、融入時代,一定要組織裂變求生
盡管很多企業確實死在了時代的腦后,盡管我也認為很多企業只能用死的方式涅槃!但這不意味著我們今天就要變性,也不意味著我們非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許多企業現在很好,管理融洽、風險得控、業務規范,甚至倒閉時都有極佳的商業實踐!然而再多的術技,離開組織文化和機制裂變,基業很難長青!企業之路更多是自己體制的選擇,可能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會探討韓都衣舍的小組制、芬尼克茲的創業裂變、海爾的無邊界組織、華為的創客化等,但自己的痛自己知,自組織不一定適合所有,但一定要主動打破自身“庸平衡”,實現組織的職能裂變!
現今,技術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切可能的組織解決方案,破除傳統,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的膽量,機器人替代不了人,但“組織變革+技術運用”一定是發揮員工新效能的必然選項!對實體零售業來說,人與企業互馴,我不知道是企業讓員工變老還是員工讓企業變老,我只是覺得,如果沒辦法科技,沒辦法好玩,零售就一定沒辦法新生!
三、精益管理,會生發零售最大的創新!
商業,多以少數派的顛覆方式開始,但偉大,可能大部分是“常規式”,“標準化”和“規模式”才會做大,工具縮短了溝通和交付成本,顛覆的是效率,卻從來沒有偏離本質!專業,不一定能長存,但不專,一定沒機會優秀!
一個企業,今天這樣,明天就變了,不太可能,發展,大部分是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微創新,有時甚至是不經意的副產品!零售所有具有較高毛利、現實痛點的領域,一直都是產出模式的源林!重要的是企業是否真的深入過!永輝突破的是生鮮、名創優品顛覆的是雜貨、生鮮傳奇精進的是生鮮四品、樂大嘴沖擊的是休閑食品、孩子王集中的是嬰童經營……仔細研究,我們會發現商業最后所謂的模式創新,多數是精益價值的延伸!綜合化與專業化零售車輪所出的模式,多數是與當下階段性需求做的精益適應!現在街頭很多小型水果店風火,下階段一定是綜合水果吧更勝!追求精益,則提供了更多生發“怪物”的可能:零售與顧客更加精準的溝通,會員銷售模式誕生,如好市多、山姆會員店、克羅格等;我們將性價比做到機制,折扣店、奧萊店出現,如阿迪、喬氏等;我們把品質做到極致,可能創造出全食、城市超市等!領先模式,多數只是堅持商業主張之下的利益延伸!
當然,精益管理不是說說就有!對零售來說,一是要去除浮躁,主動探索,像日本豐田管理模式、佳能TIM模式等,多是主動探索的結果;二是要借用和衍生!三是總結和沉淀!邏輯思維推薦的《文明是副產品》一書介紹了“給予、借用、雜交、發明、互動”五種創新方法!《模仿的技術》建議從企業資源、活動、價值、定位四個要素揭示模仿的要點,通過分析現狀、選擇樣本、描繪藍圖、差距逆運算和實行變革的五步路徑超越模仿實現創新,方法很多。王衛說:創新是迎接失敗的過程,我們能成功在于我們敢試錯!永無止境的嘗試,可能是創新的核心!規模企業的改變,一定是在過去的基礎上再深入,企業有資本、有經驗去做更多抗風險的事情,只是千萬不要故步自封!
只是我們該把握:如何精益自己,成就的工匠精神?
四、涌現微創新,才積累商業的豐富歷程
涌現是《失控》中揭示的蜂(蟻)群現象,螞蟻研究的先驅者惠勒將之理解為“將之分解為部分”和“將之視為整體”的調和觀念。而今天,商業處處有微創新的涌現!大眾創業的可怕不在于有人會殺出來壯大,而在于螞蟻圍大象的涌現!
商業,因互聯而興盛,市場,因開放而活力!改革開放前二十年是百廢待興的時代,“時機+勇氣”帶來驚喜;中十年,“勇氣+智謀”能成就事業;再十年,“標準+科學”管理能創造偉大;而今十年,“創新+移動”大有可為!每一個前進都得以過去的反思為藍本,也在以過去的改造為基礎!我們曾經以為移動互聯顛覆了傳統,未來從時間長河上看,何嘗不是傳統的自我革命,不管全渠道還是o2o,事實還是一場商業內涵的再啟程,事實是商業積累激發的蝴蝶效應!所以,我們眼中的大時代,包容了每個進步的小時代!
今天,宏觀內外部形勢機會與挑戰并存,許多零售公司銷售、利潤雙雙下跌,新業態探索尚未成型,新技術擁抱價值待察,未來不明!眼下的煎熬,有人還好,但很多人無奈,我們表達期望,但其實我們很多人很失望,我們的每天沒有說的偉大,甚至很窩囊!但還要給自己一些勇氣,好事多磨,可能未來我們會感謝今天的淬煉與創傷,我們還必須去拼命做一些痛苦的事情,回頭時我們才能給成績一個定義:大時代,微創新!
五、偶爾慢慢,變與不變
這個時代熱點很多,碎片很多,有時我們也可以選擇堅守!
于是我翻了翻聯商大會歷年的主題:
年份 |
主題 |
2008年 |
責任于心·暢想零售未來 |
2009年 |
突圍·突破 |
2010年 |
因商而聯·開放融合 |
2011年 |
給力中國零售業 |
2012年 |
重塑零售精神 |
2013年 |
擁抱電商·發力O2O——實體零售電商之路 |
2014年 |
聯合·造勢——為實體站臺 |
2015年 |
決戰供應鏈·決勝服務力 |
2016年 |
大時代·微創新 |
應該說,每一個主題因年而動,每個主題,都凝聚了時代的微新!聯商15周年,幀幀內容都是年代的寫照!
作家麥家說:很多事情慢比快更需要技術,更需要花功夫,更考驗一個人整體的能力。我們迷戀速度、放縱欲望,卻放棄了、丟失了我們人生當中非常多的可貴的品質!當時代天天變的時候,我想做一個不變的人!楊宗緯在給京東12周年主題曲中唱到:當回憶久遠,初心始見!我做了那么多改變,只是為了我心中不變!
大時代中,創新涌現,偶爾慢慢,初心當現,細微之處,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因商而聯!
yiilong- 該帖于 2016/4/11 11:05:00 被修改過